理論上來講,半夜睡不著覺應該要唱屋頂,可是為了避免把全家都吵醒,還是改為撇文章好一點。唉,這幾個月總是得想著法子讓自己更忙,常常會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不過算算從六月十九到現在,也差不多要六十天了,還真是好漫長的一段時間啊~人生中最後一個暑假還剩下半個月,根據目前的規劃要上六天班,修一周的課,外加去帶新生講座。雖說我的確是有點喜歡虐待自己,壓力越多越重越好,可是其實這樣排並不算很滿欸~



昨天因為要去聽CMA bridging program的講座,於是順便就去看他們開會(笑,他們開了一個半小時後我才到)。原本想說阿傑老弟會去,就帶了一本書要借他看,不過他居然因為要考final而沒去,這倒是始料未及的。不過昨天那會開得蠻高潮迭起的,有兩位少女痛哭失聲,可惜很愛哭的Tiffany一時沒弄清狀況,沒跟著哭,不然場面一定會很浩大的!



其實那個information session小楚也應該會去,可是我猜她可能下班時忘掉或是記不起地方就沒來。我原本要替她多拿一份資料,不過很明顯的,主持人帶太少,有一堆人都沒能拿到,我也就不好意思拿兩份走。只是我覺得那資料並不算是很重要,而且要等到accounting讀完才能參加這個program,也就不急於一時了。



仔細算算,讀這玩意還真的像是在燒錢,差不多等於讀了兩年大學的價碼。除了diploma要花大概一萬塊外,真要讀出CMA少說還要再花一萬塊,而且還要加入會計師協會,付那每年五六百的會員費。不過那應該是很值得的,現在一般讀出來沒有工作經驗的新會計,起薪大概在四萬出頭,資深一點的會計少說可以到八萬,換算成台幣可就是兩百二十多萬的年薪。當然這些錢並不算很吸引人,我對於CEO跟CFO的位置比較有興趣。總裁級才有的股票優先選擇權,光靠那個就賺翻了吧~



看吧看吧,我叫小楚讀會計是多麼地有先見之明啊!簡直是料事如神啊!所以大家一起來讀MBA吧!當然以後有點成就後,也可以一起去讀EMBA啦~這樣說來,我GMAT好像還沒開始讀耶...



唔,難得這次我有點想要努力讀書的衝動,只是不知道這回的熱情能持續多久(笑倒)~



又是昨天,我很閒地跟Alex鬼扯一番。有錢人家的小孩,買機票只為了回台灣一個禮拜,雖然我做過同樣的事,但是一來我很窮,二來我是因為要參加喪禮,他的理由就怪怪的...Anyway,小朋友回去至少有學著替他爹管理公司事務,要好好幹啊!



話說我們聊到管理學上的東西,不過那內容有點枯燥,我想大概沒什麼人想聽。只是不說清來龍去脈,講下去會讓人摸不清頭緒,所以還是簡單地說一下。



這個俗語有云「人醜不要怨父母,缺錢全都怪政府」,這話說的倒是一點也不假。我跟他聊的管理學,就在於效率與鬆弛上,雖然我不記得以前有沒有寫過相關的blog,但是所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大家就將就點再聽我囉嗦一番唄~我那麼可憐那麼慘,被遺棄了兩個月,應該還會更長,正在想說要不要學Cast Away一樣,弄個Wilson出來陪自己...



Anyway,有很多人認為,做事有效率是最好的,至少我從前也一直是如此地認為。只是管理之道博大精深,管理方式需因時因地制宜,又豈能用同一套把戲唬弄到底。在講之前,我們必須先想清楚一個問題,什麼叫作效率?如果用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用最少的資源和時間去完成最多的事。



也就是因為這樣,很多公司一味地追求高效率,最後反而讓整間公司變成無頭蒼蠅一般亂撞。假設現在有兩個人從台中要到屏東,一個人開法拉利,一個人騎捷安特,誰能用最短的時間到達他們的目標?想必大家都會說是法拉利。那麼假如法拉利是往北邊開,捷安特是往南邊走,那麼誰能最快到達目標呢?是的,只有在方向正確時才能有所謂的效率,當你正快速地往錯誤的方向前進,等待你的就是滅頂之災。



同樣的,對一間公司來說,老闆會傾向選擇有效率的員工,也就是一個人能做兩個人的事的那種全方位名星員工。或許大部分的人會認為這樣的想法很正確,因為能夠減少人力成本,事實上卻並不真是這樣。人力成本往往不會因為減員而降低,相對的是因此而增加。



假如現在為了減少人事開支,公司把一些較不俱生產價值的人力如工讀生和清潔工等人全數開除,現在公司裡的員工必須要同時兼顧自己的工作和其他原本可以讓工讀生來做的職務。乍看之下人少了可以少付薪水,但是員工可以花在高生產的時間卻得分掉一部份在雜務瑣事之上,這就是很明顯的一種損失。



不過相對之下,這樣的損失還算是極為微小的。我想大家應該都有連夜趕報告或是挑燈夜讀的經驗,如果只這樣做一兩天,你們可能還受得了,可是如果要你們這樣子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有誰能支撐下去呢?適度的壓力能有效地增進工作效率,但人的壓力承受度是有限的,超過這個臨界點,效率只會不增反減。



這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效率是犧牲彈性來作為交換的,一個很有效率的組織,往往也就是非常缺乏彈性的組織。那麼一個缺乏彈性的組織在長期下來能與其他有彈性的組織競爭嗎?這一點很值得深思。



一間有效率的公司或許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去製造他們的產品,但是他可能會輕易地被一些突發性問題徹底打垮,因為他們沒有彈性。什麼叫作沒有彈性?簡單地來說,就是對錯誤的容忍度近乎零,每當某個環節出了點小錯誤,整個系統就完全癱瘓。



那麼為什麼高效率會造成低彈性呢?答案很簡單,員工不是機器,在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下,他們容易精神不足,也因此更容易犯錯,由於組織對於錯誤的容忍度變低,員工的小錯誤所造成的後果就有如蝴蝶效應般被放大。



舉例來說,裁掉清潔工的公司,有一天一位員工上廁所時不小心堵了馬桶,弄得廁所大淹水。原本微不足道的小錯誤,這位員工或許得花上他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時間去彌補,但是他的工作也會因此延誤,甚至拖累到其他人的工作。於是大家都為此熬夜趕工,壓力之下又更容易犯下錯誤,結果越錯越多,最後整個計劃被迫延期,員工每個累得跟狗一樣還得被上司罵。



錯誤在哪裡?不是在員工身上,因為沒有一間公司能夠要求他的員工不犯錯。這就好像當主管訂出計劃的時間,員工卻無法達成時,錯是在主管而不是在員工,因為計劃本身是一種對未來事態發展的預期,預期錯誤是主管未能正確評估可能風險,請炒了他吧。



那麼每天加班的員工受不了僱主們的剝削,更忍受不了主管們的冷言冷語,終於決定要走路。公司花下大把時間跟資源才訓練出來的員工,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地離職。如此地高周轉率,傷到的就是公司的元氣,人才的斷層將會造成發展的滯礙。只要想想正當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時,每幾秒鐘就有人來打擾你,你應該就能明白高人員周轉率的痛苦。



好了,理論部分說完了,來講實際一點的。Alex問我為什麼台灣的員工每天都要辛苦地加班,作牛作馬的。其實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產業外流到大陸等諸多因素造成人力供需不平衡,但我覺得那並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你會找一隻兔子來作一頭牛所能作的工作嗎?我是不會的。



問題出在政府,不是那些無聊的政爭,也不是什麼媒體炒作,而是教育政策。



現在假設你是一個商人,你來到了台灣買東西,原本高品質的東西上頭會有像是GMP或是ISO9001的保證,你可以輕易地選到最優質的東西。現在不管高質或劣質的產品,上頭全都有同樣的標誌,那麼你應該怎麼做?有三種方法,一是用更嚴格的挑選方法,把劣質品淘汰掉;二是用更低的價格買入,以降低買到劣質品的損失;三是乾脆不在這裡做生意,改到別的地方。



現在如果你買的不是東西,而是員工呢?原本代表著菁英的大學生,現在變成路上隨手一拉就有的人,學位能保證什麼呢?身為僱主,你的作法也只有選那些碩士博士,或是更高學歷的人,或是用很低的起薪去招員工,或是乾脆西進大陸,產業外移。



如今各種物品的價格飆漲,讀更高的學歷需要更多錢,起薪又變低了,產業外移造成工作機會減少。在這三種情況下,大家都為了一個工作搶破頭,怕被炒,怕沒錢,你要怎麼跟老闆證明你很有用?簡單啊,一個人做兩人份的工作,每天加班,這不是很明顯的方法嗎?



那你可能會想說:「等等,你剛說有彈性的公司長期更有競爭力,那為什麼大部分的公司都是高效率又沒彈性呢?」這有很多的原因,除了地區性傳統的工作觀念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一種盲從的企業羊群心理。今天甲老闆見到乙老闆裁了員工,人力成本變低,但生產力並沒改變,就會很自然地去跟進。當大家都認為有效率是好的時候,便一窩蜂地朝著這方向走。



而相對的,其他幾個跨國企業,就會更注重在員工的彈性和工作環境上,因為他們深知這些事的重要性。當有諸如金融風暴出現時,倒下的往往都會是那些沒有足夠彈性的公司。這樣講吧,你遇到資金問題就想著一直裁員,你乾脆裁到公司剩自己一個算了,這肯定是最省錢的方法。



我不是什麼偉大的產經學者,不過現在台灣的情況已經很明顯地指出未來的經濟情勢不容樂觀。能在那種堅苦環境下生存的企業,往往會有很強大的戰鬥力,但大多數的企業都只會是競爭下的犧牲品。貧富差距變大,窮人越來越多,這或許是資本主義的一個潛在危害,但更多時候往往是政府錯誤決策下的悲劇罷了。



呵呵,說句題外話,陳先生怎麼還是死皮賴臉地不下台啊?這種人臉皮還真是比城牆拐彎的地方還厚,只可惜那「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本事用錯了啊~台灣之恥,丟臉丟到全世界,我可不認識你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