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我跟樓下的房客借了一本書來看,書名是The Magic of Thinking Big,作者是David J. Schwartz。內容主要是在講如何讓思想去改變自己,進一步去討論如何從改變自己的態度來讓自己的事業和人際關係獲得更大的成功。

昨天一邊在線上聊天,一邊讀到凌晨三點後,很累很想睡的我還是忍不住躺在床上開始思考。這應該也算是我的一個古怪的習慣,在洗完澡後都會躺在床上幾十分鐘,想想今天所做過的一些事或說過的一些話,甚至是一本書的情節和一些生活上雜七雜八的瑣事。反正不想些東西,我大概很難睡得著。

老實說,這本書給我上了一課震撼教育。其實在讀的時候,我逐漸體認到一些我自以為對的觀念,根本是錯得離譜。我從來都不知道一向自詡才華洋溢、足智多謀的自己居然是如此地不堪大用。也許,是時候該改變自己了吧。

書中一直在強調著一點,一個人的成就是取決於他的心胸和眼界,而不是他的學歷或知識。它指出有很多人時常會陷入思想的巢臼,用各種不同的理由和藉口讓自己成為失敗者,用消極悲觀的態度來否定別人或是否定人生。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我太老/年輕了」、「我的身體有某某疾病」、「我的經驗/能力不足以勝任」、「我的運氣不好」、「我最近太忙了」等等之類的理由,這些人把成功的機會視作一種障礙,為了追求安逸而逃避責任,卻又因為平凡而怨天尤人。

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到,就一定能做到。

書裡提出了一些很有趣的例子,比如說那些認為自己已經四五十歲,太老的人,它說一個人的生產力是從二十歲開始到七十歲結束的,中間有五十年的時間,而你才只有四十多歲,過了還不到一半,會太老嗎?

對於那些總是認為自己有著某某疾病的人,它舉出了一個又一個的例子,不管是小兒痲痺的羅斯福,還是缺手少腳的公司主管,他們之所以能夠有所成就,是因為他們不把身理上的障礙當成心理上的障礙,用正確的態度和人生觀去面對一切挑戰。

而那些老是抱怨著運氣不好的人,其實是錯得最嚴重的人。成功不會是偶然的,只是背後的努力旁人看不到而已。比如說保險推銷員A見到B又接到了一單大生意,可能會酸溜溜地說:「呦,你又走運了喔~」,可是A或許就看不到B每天都研究客戶的資料到深夜,不斷地構思新的企劃,不斷地與大客戶溝通交涉了好幾周。

人的態度和行為總是無時無刻地被思想所左右著,當他認為事不可為的時候,他就不可能去完成任務,不管那任務是多麼簡單。當他認為他能做到時,就算面臨再大的困難,他最終也能想出突破困境的方法。當他認為某個人的行為態度令他討厭時,心理上的想法也終將表現在行為上。

其實人不論在何時何地,都應該要保持著開闊的心胸,思想要專注在大的地方,而不是小的細節。在書中寫了一個小故事,我讀完了以後忽然發現自己竟是如此地小心眼,實在是有點羞愧的感覺。

故事是這樣的,有四個職員因為升職而搬到新的辦公室,其中一間辦公室比另外三間小,於是那位職員就覺得心裡很不平衡,他認為他的能力不受肯定、處處受人排擠、甚至認為其他三個人跟高層一定有什麼特別的關係。所以他開始厭惡合作,處處跟其他三人作對搗亂,弄得自己的業績一落千丈,最後被老闆掃地出門。

其實另外三個人完全都不知道他們的辦公室比較大,也沒有任何人辦公室的大小去衡量他的能力。但是他卻因為自己不斷地去鑽牛角尖,最後反而傷害到了自己。有些人會因為比別人晚拿到企劃案而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有些人會因為自己是最後一個知道某個消息而覺得被排擠在外,更有些人會因為別人一時對自己的態度不佳而心生不滿。

這些錯誤恰恰是我最常犯的,我總是會為了一些小事情開始胡思亂想,猜出千百個不同的可能,然後選最壞的結果當作事實。如果有一個人因為拿到最後一份企劃而生氣,最後為此而丟掉工作,這會是多麼可笑的行為啊?有些事情,真的有想像中那麼重要嗎?有些人的態度,真的僅僅是針對你一個人嗎?

不可否認的,我的個性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我聽不見別人的讚美,也總是將別人的讚美當成是言不由衷的場面話,但是我會記得別人對我說的壞話,就算是無心的也會記仇很久。記仇、善妒、愛抱怨、心胸狹窄、自我中心、狂妄自大、喜歡蜚短流長、不懂為別人設想,這些我自己都很討厭的特質卻總是出現在自己身上,想來都覺得蠻可悲的。而最重要的一點,我總是喜歡逃避所有工作,不管是什麼事都是能偷懶就偷懶,沒有半點熱情。

是該做點改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