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加拿大的經濟體系 

 

經濟學主要研究的目標,在於瞭解當所有人所作的選擇加在一起時,會對市場經濟造成何種影響。而市場經濟則反映了所有的消費活動,以及個人、公司和政府在作選擇後,對於社會上資源分配的結果。 

 

在經濟體系裡,有三個最主要的族群相互影響,分別是消費者、公司和政府。消費者希望能用他們手上所擁有的資源,去最大化他們所能得到的利益;公司希望能最大化他們賺取的利潤;政府則監管經濟體系的運作,並且參與諸多公共項目。決定人(Decision Makers)依照各自的抉擇方式去分配可擁有的資源去生產產品和服務,而這些資源就是生產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包括了勞力(Labour)、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資本(Capital)和企業(Entrepreneurship)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市場(Market)的定義是「能讓買方和賣方交易的任何一種型態的安排」。在任一市場中,生產要素與產品服務會不斷地在消費者與公司之間循環,首先由消費者決定要提供多少生產要素向公司換取報酬,公司再將產品服務賣給消費者獲利。簡單地來說,工作賺錢,賺完錢再花錢,錢花夠了再工作賺錢。 

 

經濟學可分為兩種,微觀經濟(Microeconomics)和宏觀經濟(Macroeconomics)

  1. Microeconomics – analyze market behavior of individual consumers and firms
  2. Macroeconomics – deal with the performanc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of the economy as a whole

 

測量經濟成長通常則是看兩個數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兩者的差別在於,GDP是計算所有國內的生產總值再加上貿易順差,而GNP則是計算所有國民的生產總值,也就是GDP再加上海外收入。另外,國家人均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為GDP除以人口總數。

 

GDP又可分為Nominal GDPReal GDP,前者是表面上的GDP成長,後者是實際上的GDP成長,主要差別就在於後者扣除了通貨膨脹的因素。GDP的成長,最主要的是三個因素,一是人口成長增加勞動生產力,二是資本成長強化生產力,三是科技突破提高生產力。

 

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成長本身是一種循環,會經歷五個階段,統稱為Business Cycle

  1. Expansion
  2. Peak
  3. Trough
  4. Recession
  5. Recovery

 

 

未命名 - 3.jpg
(from CSC textbook)

 

Expansion階段,新公司開始成立,生產力和消費力的提昇降低了價格也增加公司獲利,企業開始擴張,更進一步地提升生產力和消費力。在Peak階段,市場趨近飽和,但許多企業尚未體認到這一點,仍在大肆擴張生產,造成供過於求的情況。在Trough階段,情況開始惡化,大量無法售出的貨物影響到公司營運,裁員或關場使得市場進一步萎縮,最後導致Recession

 

經濟的復甦(Recovery),往往是由和利率息息相關的產品所帶動,如房地產和車子。主要原因在於,當經濟走下坡時,利率的攀升造成市場冷卻,高利率使得民眾拒絕消費,同時也讓借貸成本增加,與利率掛勾的產品因此首當其衝。反之,在走上坡時,利率下跌刺激市場消費,降低公司的借款成本,也就創造出有利的商業環境。

 

經濟衰退與否,必須要從三個方面來看,一是衰退的程度,二是衰退的時間長短,三是衰退的全面性。換言之,當經濟長時間嚴重下挫,同時影響到大部分的國內產業時,才能是作衰退。對於執政者來說,良好的政策可以讓經濟軟著陸(Soft Landing),也就是說,在經濟成長速度大幅下挫時拉住勢頭,避免出現負成長。

 

而要判斷經濟目前處於哪一個階段,Statistics Canada則是依靠三種Indicators

1.    Leading Indicator – design to anticipate emerging trends in economic activity, eg. Housing sales, manufacturers’ new orders, spot commodity prices, average hours worked per week, stock prices, money supply
(Composite Leading Indicator is an index combined of 10 leading indicators)

2.    Coincident Indicator – change at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ime and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whole economy, eg. GDP, industrial production, retail sales

3.    Lagging Indicator – change after the economy as a whole change, eg. Private sector plant and equipment spending, business loans and interest, labor costs, level of inventories, inflation rate

 

經濟成長可能被許多因素所影響,並非單一因素所能左右,但根據研究顯示,資本的累積並不足以維持成長,相對的,持續的成長必須要依賴不斷的科技突破。另外,利率和通貨膨脹是影響經濟的兩個最主要原素,利率的提高會增加借貸利息,降低消費能力,而通膨則會影響實際收入和物價,進而影響到經濟結構。

 

利率主要會受到1. 資本供需、2. 違約風險(Default Risk)3. 央行操作、4. 匯率和他國利率、5. 央行的可信度、6. 通膨等因素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通膨有不可預測性,利率又可分為兩種,Nominal Interest Rate是未考慮通膨因素的利率,Real Interest Rate是在扣除預期通膨(Expected Inflation Rate)的影響後的利率,通常債券的價格走勢能反映出預期通膨的改變和不確定性。

 

通膨的成因是由於市場上錢的供需出現失衡所造成的,錢存在的根本目的有三個,一是Medium of Exchange,二是Unit of Account,三是Storage of Value。而錢存在的形式有許多種,但央行通常只會注意M1M2+,前者反應未來的生產力,後者能預測通膨。

未命名 - 4.jpg
(from CSC textbook)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一個很普遍的通膨測量指數,統計局將600多種不同產品與服務的零售價格整合作成一個basket,再利用這個basket為基準去計算物價變化和通膨。

Inflation Rate = (CPIo – CPI1) ÷ CPIo

造成通膨的原因有很多,以產出缺口(Output Gap)為例,當市場供需出現失衡情況時,Real GDPPotential GDP之間的差距會出現產出缺口,引發通膨壓力。

 

Real GDP大於Potential GDP時,代表經濟生產量已經高於需求量,造成Demand-Pull Inflation;相反的,當經濟生產量尚未達到需求量時,代表資源尚未完全被使用,因此即便再增加產能,也不會影響到通膨。通膨也會受到需求的影響,當原料供給緊缺時,會造成生產量降低但價格上漲的情況,這便是Cost-Pull Inflation

 

根據經濟學理論,長期來看,「Money is Neutral」,也就是說任何增加在外流通金錢量的因素,最終都僅會是通膨。增加流通的金錢在短期間可以刺激經濟和活絡交易,並改善失業率(Phillips Curve),但是長期而言,這些改變將會消失,最終也只會影響通膨率。

 

不過通膨的代價是,拉高貧富差距、降低投資回報、扭曲市場價格、釋放錯誤增產訊息,以及拉高利率進而造成經濟衰退。然而,若是要控制通膨,也必須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根據Phillips Curve,通膨與失業率成反比,壓低通膨便會增加失業率。這就衍申出了Sacrifice Ratio的概念,也就是犧牲一定比例的GDP讓通膨下降1%。而目前的研究指出,需要高達5%GDP才能壓低1%的通膨,代價不菲。

 

通貨緊縮與通膨恰好相反,但所能造成的損失也很大。通貨緊縮會造成物價下跌,使得公司的獲利能力下降,進而減緩經濟增長,同時提高失業率,這也造成了消費者傾向將錢存入銀行而不消費,更進一步地傷害到經濟。央行雖然可以採用降息手段來刺激經濟,但是由於利率不可能低於0,效果往往有限。

 

就業率直接影響到了消費能力和生產力,經濟出現成長時,就業率上升,反之亦然。有兩項指標可以反映勞工市場的狀況,一是Participation Rate,二是Unemployment Rate。前者代表所有適齡人口中,有多少人已經投入了勞工市場,後者則代表在整個Labor Force中,有多少%正主動尋求工作的人尚未找到工作。

 

Participation Rate在過去通常是維持在65%左右,Unemployment Rate則會隨著Business Cycle出現劇烈波動。

 

失業率有三種類型:

  1. Cyclical – tied directly to fluctuations in the business cycle
  2. Frictional – result of normal labor turnover
  3. Structural – occurs when workers cannot find work or fill available jobs due to lack of necessary skills

 

由於FrictionalStructural Unemployment的關係,失業率是不可能降低至0。而最接近勞工市場飽和狀態的失業率,稱之為Natural Unemployment Rate,或是Full Employment Unemployment Rate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 (NAIRU)。根據加拿大央行預估,Natural Unemployment Rate大約在6.5% ~ 7%之間。

 

然而自1960年代中期開始,加拿大整體的失業率有逐步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在於FrictionalStructural方面。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最低工資等政策限制、工會過於強勢等勞工市場環境、過於優沃的社會福利,以及經濟出現衰退。

 

對外經濟(External Sector)指的是加拿大和其他各國之間的商業行為,包括貿易、投資、資本流動(Capital Flow)、外匯等等。國際收支表(Balance of Payment)就是一份詳細記錄本國與其他國家所有經濟行為的報表,其中有兩個主要的帳戶,Current AccountCapital Account

 

前者記錄的是所有國內賺進的資金,比如說貿易收支、投資收入、國外援助等等;後者記錄的是所有海外投資,包括國內對外或海外對國內。簡單地來說,前者是本國開銷的帳戶,後者是本國用來資助開銷的帳戶。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後者的結果是資產的收購。

 

Current Account主要的組成部分,是TradeServiceInvestmentTransferCapital Account則是Direct InvestmentPortfolio InvestmentInternational Reserve Transaction。注意的一點是,Direct InvestmentPortfolio Investment的差別在於海外公司持有的股份,大於10%Direct Investment,低於10%Portfolio Investment

 

貿易表現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但最重要的就是本國與海外對於資本的相對需求。當主要進口國的需求增加,會進一步帶動本國的出口市場,反之亦然。而本國公司在海外市場的競力,及海外公司在本國市場的競爭力同樣會影響貿易表現。比方說當出口成本降低,本國公司的海外競力提高,出口量增加。

 

外匯因素也會影響到進出口表現,強勢貨幣會增加他國進口成本,降低本國出口成本,影響到進出口量。而匯率有兩種控管方式,一是Floating Exchange Rate,讓市場決定匯價,一是Fixed Exchange Rate,由政府監控匯價。

 

要達到Fixed Rate有兩種方法,一是由央行統一所有的外匯買賣,採用單一價格,缺點是會造成黑市的存在。一是開放自由買賣,但由央行監督匯價,適時地買進賣出本國貨幣,迫使匯價固定在某一個範圍,缺點是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避免糟到投機客炒作以致嚴重創傷經濟。

 

影響匯價的因素包括了兩國間的通膨率差距、利率差距、貿易順逆差、經濟表現、政府公債和虧損程度、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Δ%Price of Export -Δ%Price of Import),以及政治穩定程度。

 

目前主流的四個經濟理論分別是:

  1. Rational Expectations Theory – firms and workers are rational and evaluate all consequences of a government decision; thus neutralize the intended impact of the policy
  2. Keynesian Theory – direc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can achieve economic growth and stability
  3. Monetarist Theory – the economy is inherently stable and left to its own self-adjusting mechanism, will automatically move to a stable path of growth
  4. Supply-Side Economy – market should be left on its own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should be held to a minimum to foster a prosperous environment

 

Monetarist TheorySupply-Side Economy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認為金錢供應是造成real GDP波動的主因,避免主動使用財務政策(Fiscal Policy)或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採用固定%的金錢供應。後者則認為稅務政策是影響供應和消費的主因,調整稅收來刺激經濟和消費。

 

財務政策是指運用政府開銷和稅務手段來達成經濟目標,每年年初財政部長都會提出未來兩年的預算,當實際支出大於預算便是預算赤字(Budget Deficit),反之則是盈餘(Budget Surplus)。而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赤字,便是國債(National Debt)

 

財務政策之所以能影響到經濟情況,主要在於政府能用稅金來消費或是將稅金以不同的方式還給民眾刺激消費。增加或減少所得稅、公司稅、物業稅等等,都有鼓勵或壓抑特定經濟活動的作用。良好的預算能避免赤字,也就直接減少了未來的國債,避免日後加稅的可能,同時亦保護了經濟成長。諸如失業救濟等社福計劃,也有降低Business Cycle所造成的GDP波動的作用。

 

錯誤的財務政策則會造成一個惡性迴圈,擁有高額負債的政府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利息才能貸款,進而迫使政府要削減開支或是加重稅賦來平衡預算。而加稅勢必會降低人民工作意願,同時增企業營運成本,減緩經濟成長,甚至提高失業率。經濟成長趨緩再度減少稅收,使政府不得不更進一步地加稅。

 

另外,財務政策往往和出現和貨幣政策不同調的情況,當一方有意壓制通膨,另一方反而在拉抬通膨。在受到政治力介入的情況下,錯誤的財務政策往往會嚴重傷害到經濟。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則是由國家中央銀行(Bank of Canada)所控管,用意在於利用金錢供應和信用制度改善經濟表現。央行成立於1934年,董事會是由一位GovernorSenior Deputy Governor,以及十二位Directors組成。央行總裁的任期是七年一任,財政部(Minister of Finance)每三年會重新推舉新的Director,而再由Directors推舉新總裁。

 

根據Bank of Canada Act,央行的職責為:

  1. Regulate credit and currency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economic life of the nation
  2. Control and protect the external value of the national monetary unit
  3. Mitigate by its influence fluctuations in the general level of production, trade, prices, and employment, as far as may be possible within the scope of monetary action
  4.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welfare of the Dominion

 

而央行的主要三個功用為:

  1. Act for the government in the issuance and removal of bank notes
  2. Act as the government’s fiscal agent

a)     Administration of government accounts (deposit account and exchange fund account)

b)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reserves and gold reserves

c)      Financial advisor to government

  1. Conduct monetary policy

 

使用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為了要保持經濟成長和降低物價波動,同是避免金錢貶值。一般來說,加拿大央行會將通膨率壓制在1% ~ 3%之間,當通膨高於目標,也就是說經濟過熱時,央行則會提高短期利率,反之則會降低短期利率。然而僅僅依靠貨幣政策的調控,並不足以達到所有的經濟目標,外國的經濟發展往往會影響的政策的有效性,特別是當加拿大一向極為依賴海外交易和投資。

 

在行使貨幣政策前,央行會先研究短期利率與匯率對於經濟的綜合影響,並統計出一個指數稱為Monetary Conditions Index (MCI)。一般來說,每1%的利率改變,會造成3%的匯率反向改變。也就是說,當利率提高1%,匯價會跌落3%。利率主要影響的是家庭開銷和企業支出,而匯率則主要影響進出口貿易。

 

短期利率的調控,必須借由隔夜拆息率(Overnight Rate)的調整。每天國內所有銀行會整理帳目,確認目前存款持有率是否達到法律要求標準。若銀行出現短缺,可以向其他銀行借款或是向央行借款,而借款利率便是隔夜拆息率。當央行改變隔夜拆息率的容許範圍時,短期利率也會因銀行借貸成本的不同而改變,進而影響到宏觀經濟調控。

未命名 - 5.jpg
(from CSC textbook)

目前央行的政策是將隔夜拆息率範圍控制在0.5%(50 basis point)之內,也就是說,當央行將利率設為5.5%時,所能容許的範圍就是5.5% ~ 5%之間,而央行的利率目標則是範圍的中間點5.25%。之所以設定隔夜拆息率的範圍,是要給國內銀行間的借貸建立標準。由於央行的貸款利率永遠是最高的5.5%,國內銀行會傾向彼此之間用低於5.5%的隔夜利率互相借貸,避免過大的利息支出。

 

為了方便銀行間互相借貸,央行建立了Large Value Transfer System (LVTS),讓金融機構能進行大規模的電子轉帳作業。但其主要的目的,還是要保持隔夜拆息率於0.5%的範圍之間,避免影響到市場經濟。

 

當央行要利用貨幣政策來調整經濟時,有三種主要的手段:

  1. Cash Management
  2. Open Market Operation
  3. Moral Suasion

 

Cash Management包括了LVTSDrawdown/Redeposits,由於央行同時掌控了政府在其他國內銀行中的存款,當央行認為在外流通的現金過多時,選擇Drawdown,也就是從國內銀行領出存款,緊縮貨幣供應,也就迫使銀行增加貸款利率。反之則會Redeposits,增加在外貨幣流動,讓銀行能加大貸款額度並降低利率。

 

Open Market Operations則有兩種手段,一是Special Purchase and Resale Agreements (SPRAs),一是Sale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s (SRAs)。當銀行之間的隔夜拆息率因為任何原因大於央行設定的利率,也就是說,當央行想將利率控制在5.5% ~ 5%之間,但實際利率卻大於5.5%時,便會使用SPRA;當利率在5%之下時,便會使用SRA

 

SPRA是指央行向銀行以固定的利率(Fixed Rate)買回政府的債券,而SRA則是以固定利率賣出政府公債。當銀行們將債券賣回給政府(SPRA),央行會支付現金,使得在外流通的資金變多,同時減少現金短缺的銀行的短少數額,讓隔夜拆息率降低。相反的,當銀行買進政府公債(SRA),就必須支付央行現金,使得在外流通資金減少,進而增加借貸成本,拉高隔夜拆息率。

 

Moral Suasion則是央行的最後手段,在所有調控方式無效時,央行會對各銀行道德勸說,希望它們能將貸款和貸款利率定在某一個範圍之內,協助經濟穩定。由於這項手段無視於市場供需,央行傾向使用Open Market Operations而非Moral Suasion

 

關於政府政策對於經濟的影響,有兩派觀點,一是經濟系統的反應速度過慢,政府政策的影響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顯現出來,所以沒有效率也無法確保經濟走勢的正確性。另一派則認為經濟反應速度過快,在政府提出新政策前就已經完成了調整。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爭議,主要在於貨幣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但在長期是無效,然而迄今尚無法定義短期是指多長的一段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