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要就五種不同的收入來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如前所述,只要懂得怎麼計算三種東西(收入、損失、抵稅額),人人都可以成為會計師。

 

   1. Employment Income

   2. Business Income

   3. Property Income

   4. Income from Other Sources

   5. Capital Gain

 

為什麼歸類不同的收入那麼重要呢?

 

因為不同類型的收入,會有不同的課稅方法,而一般來說,Business IncomeEmployment Income有更多的減免和抵扣額,所以能少繳一些稅。Capital Gain的所得中,更是只有50%的收入需要扣稅。所以,正確地歸類各種收入是很重要的。

 

由於稅法的制定極為嚴謹,Tax Planning基本上只會強調三個重點,Tax ReductionTax DeferralIncome Splitting。藉由合理合法的方式,儘量降低稅務負擔。

 

當然,稅法不是完美的,通常都會有一些模糊地帶,或是一點操作空間。但是利用這些”漏洞”很容易惹上麻煩,引發民事或刑事訴訟,畢竟政府對自己的錢包還是看得很緊的。

 

===============================

EMPLOYMENT INCOME

===============================

 

在計算之前,我們要先明白什麼樣的收入才能算作Employment Income。即便你成立了一間公司,你以為你的收入可以計入Business Income,也有可能因為公司營運的性質而被國稅局視作”Incorporated Employee”。

 

那麼,什麼樣的收入可以歸入Employment Income呢?

 

如果你是領commissionindependent contractor,你的收入將被算作business income;如果你是領人薪水的employee,你的收入則被視作employment income。這不僅僅對於個人在報所得稅時重要,對於僱主來說,這樣的分類也決定了諸如EICPP等的問題。

 

要分辨出兩者,我們必須問自己4個問題來確立僱員和僱主之間的關係:

 

   1. Who controls how the work is done?

   2. Who supplies the tools to do work?

   3. Who assume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 business?

   4. Is the person act on behalf of the business?

 

如果你擁有control,你自己提供工作所需的工具,你必須對事業的盈虧負責,或是你能夠代表整個事業作決定,那麼你就是independent contractor,可以將收入視作business income。反之,你就是單純的employee

 

換言之,若是你想被視作independent contractor,你最好要有所準備,以免被國稅局抓小辮子。最好的幾個證明法,包括了:擁有一個以上的顧客(非常重要);開工前與僱主簽訂和約,並且在完工後寄帳單出去;作好GST Registration(會影響日後一些稅務事項);擁有自己的letterheadtelephoneadvertisement等等。

 

那麼,Employment Income包括了些什麼呢?

 

根據ITA 5(1)的定義:

 

A taxpayer's income for a taxation year from an office or empolyment is the salary, wages, and other remuneration, including gratuities, received by the taxpayer in the year.”

 

這段定義裡有三個重點:

1. Salary & Wages ─ 任何的金錢報酬

2. Remuneration ─ 與工作有關的任何獎品、福利和補助等

3. Gratuities ─ 諸如小費之類的

 

也就是說,基本上你在工作時拿到的所有好處,不論是不是金錢報酬,都是需要報稅的。由於有部份的稅務計算頗為複雜,在此只列出必須要計入Employment Income的事項:

 

1. 薪資

2. 紅利、獎金、小費

3. 股票選擇權(有很複雜的條件和計算,去找個會計師問)

4. 非金錢類獎品(一年不得超過兩次,每次價值不可超過$500,否則必須報稅。)

5. 社交活動(如Christmas Party,每人不得超過$100,交通費補助不得超過$100,否則必須報稅)

 

6. 停車費用(除非員工需要用車來工作,否則公司補助的停車費必須要報稅)

7. 加班時的餐費(除非連續加班超過三小時,且不是常態加班,同時要有收據,費用要合理,否則公司提供的餐費補助需要報稅)

8. 學雜費用(除非員工讀的是有助於工作的東西,否則須要報稅

9. 旅費和住宿費用(除非員工必須要離開居住地超過36小時,並且僅是短時間出差,否則公司補助的旅費和住宿費需要報稅)

10. 交通費用(有很複雜的條件和計算,並且有部份減免,請去找個會計師問)

 

11. 人壽保險費(公司出的保費必須報稅,但是保險公司的賠償金免稅)

12. 傷殘保險費(公司為個別員工單獨投保的部份必須報稅,全體員工的部份免稅)

13. 健康保險費(由薪資部份支付的Provincial Health-care Plans免稅)

14. 員工貸款利息(若是利率低於一般貸款利率,差額必須要報稅)

15. 員工房屋貸款利息(有很複雜的條件和計算,並且有部份減免,請去找個會計師問)

 

16. 員工購物優惠(公司若提供打折商品,一般是免稅,但“big ticket items”如房子、車子等,則要報稅)

17. 員工健身會費(如果是for employer advantage則免稅)

18. 電話費用(如黑莓機等,若是純為公務則免稅)

19. 專業諮詢費用(如替員工付錢請會計師報稅,費用同樣也需要報稅)

20. 搬遷費用(因為工作關係搬家而造成的費用基本免稅,但有例外)

 

有一點必須要注意的是,有些費用(例:旅費、交通費等)如果是在合理的使用範圍下,是不用報稅的。由於牽涉到比較複雜的法規跟計算方式,請去問公司的會計師。

 

在看完必須要報稅的部分,再來是大家最在意的可以抵稅的部份。但是在那之前,我們必須要弄明白一件事,也就是Tax DeductibleTax Credits的差別。

 

Tax Deductible的意思,是指假設稅率為20%,我的收入為$50,000,有$5,000Tax Deductible Items,那在計算時,我的收入是以$45,000來計算的。需繳的稅金就是:

 

($50,000 - $5,000) x 20% = $9,000

 

Tax Credits的意思則不同,同樣稅率和收入,假設我有$5,000Tax Credits。首先先以$50,000算出要繳的稅,再扣去$5,000 x 15%(比例可能會變動)。

 

$50,000 x 20% - ($5,000 x 15%) = $9,250

 

所以基本上,Tax Deduction會比Tax Credits來得好。諸如捐款、醫藥費、大學學雜費等等,都是Tax Credits

 

對於一般的僱員來說,能抵扣(Tax Deductible)的項目很少:

 

1. 訴訟費用(如果是控告僱主來追回薪資和福利等,費用可以抵稅)

2. 因公務造成的費用(如助理薪資、辦公室租金、專業諮詢費用等可以抵稅)

3. RPP ContributionRegistered Pension Plan,與RRSP有差異,可抵稅)

4. 交通費用(自己的車、機票、計程車等,有很複雜的條件和計算,並且有部份減免,請去找個會計師問)

 

如果你是Commissioned Employees,也就是Sales,那麼你還能得到更多抵稅的項目,不過前提是這些支出必須要跟公務有關:

 

5. 廣告費用

6. 用餐費用(50%抵稅)

7. Home Office(包括維修費、物業稅、保險費、租金等皆可抵稅,但是不是全額)

8. 電話費用(不包括基本月費)

9. 辦公用品租金(如電腦等租賃的費用可抵稅)

 

那麼,在知道哪些費用是可以抵稅的情況下,我們就能作好Tax Planning。如前一篇所述,本國的稅制是採用Progressive System,也就是說,藉由調整像是RRSP Contribution,或是延遲紅利的發放等,可以合法地將該年度要繳的稅減少。而Tax Credits也可以被carry forward,同樣能減少稅金。

 

當然,如果你認為早繳跟晚繳是沒有差別,那我們可以作一個簡單的實驗。

 

假設A每年扣掉所有花費後,尚有$10,000稅前收入,稅率30%,基金投資報酬率為10%。我們用兩種方法來計算,一是將這筆錢放進RRSP後買基金,一是直接買基金。在過了五十年後,A會得到:

 

利用RRSP

N: 50, PV: $0 PMT: $10,000, IRR: 10% à FV = $11,639,085

$11,639,085 x (1 - 30%) = $8,147,360

 

不利用RRSP

N: 50, PV: $0, PMT: $10,000, IRR: 10% x (1 – 30%) = 7% à FV = $4,065,289

 

前者的獲利足足比後者多出$4,000,000,將近一倍。這也就是為什麼在Tax Planning中,Tax Deferral佔了很重要的地位。而現在我們有TFSA,完全免稅的帳戶,假設我們每年存$5,000,並且投資在穩定的基金,回報率假設為6%

 

N: 50, PV: $0, PMT: $5,000, IRR: 6% à FV = $1,451,680

我們總共投進了$5,000 x 50 = $250,000,回報率達到480%

 

同樣的金額,若是用RRSP來投資:

N: 50, PV: $0, PMT: $5,000, IRR: 6% à FV = $1,451,680

$1,451,680 x (1 – 30%) = $1,016,176,獲利減少了將近$450,000

 

因此,在投資的時候,必須要將稅務問題考慮進去,以獲得最高的報酬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