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有點訝異來信問我IE的事的人還頗多的,不過想到我們學校在亞洲低得讓人自豪的知名度,我也釋然了…
 
因此,我決定再追加一個補充問答,讓有意申請本校的朋友們能更加瞭解在IE讀書是怎麼樣的。
 
不過很遺憾的,你們仍舊得要忍受我大量的垃圾話轟炸,不是因為全台灣你大概也只能找到本人寫的,不是我在傲嬌,而是我真的控制不住我噴湧而出的濃烈的江西方言(贛話)啊啊啊啊啊啊!!!!
 
話說,就算我在傲嬌… 你們還是會看啊~~~~
 

ps1. 我不常來看部落格,因此如果你想要申請IE Business School,歡迎來信詢問我這個校友 (nonkilife@gmail.com或是用FB傳訊息www.facebook.com/gcywang/)。

ps2. 與IE的MBA相關的文,含此篇目前共有四篇:

申請學校,請見:'MBA那條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路'

IE開學後的第一周,請見:"MBA的第一周"

網友來信詢問的問題(個人背景/課程內容/就業與簽證/費用...等),補充說明請見:"IE Business School之MBA補充說明'

猶豫要不要進來讀的人,請見:'MBA畢業感言'

ps3. IE在台灣有自己的校友會,因此我們有自己的私人FB社團和LINE群。如果你已經被錄取且決定去讀,請跟我聯繫,我可以把你拉進來。

--
 
1. 我是以什麼條件被錄取的?

相信我,IE從來都沒在乎過我禍國殃民的尊容,它們多少有看我的GMAT,可是我知道它們最愛的是我內在。
 
背景的話,我大概有6~7年的工作經驗,包括在溫哥華某跨國銀行的資產管理部做portfolio administration的實習、在某溫哥華的私募基金作基金會計的實習、在台灣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在某新加坡於台灣設點的創投做分析師,還有自己在台灣開過一家電商公司。
 
學歷的話,大學是加拿大排名前三的大學,主修生物但後來又多讀了會計,考過了加拿大的會計師CGA,也考過了CFA的第一級,其實沒什麼出色的地方。
 
GMAT成績680,在校時的GPA爛到我開不了口,另外我不是富二代或官二代或政二代,我認識川普但川普不認識我,就如同我知道巴菲特但巴菲特不知道我一樣。
 
所以,撇開最有可能的顏值不談,我覺得我是以氣質取勝的,以上。
 
--
 
2. 為什麼要選IE?

第一 年紀大了,我只想讀一年期的MBA。
第二 MBA沒讀全世界排名前20的,都是在浪費錢跟浪費生命。
第三 我想去歐洲,因為我待過美洲跟亞洲,就是沒待過歐洲。
第四 我是創投出身的,也創過業,未來也打算繼續在新創界遊走。
第五 我很窮,而IE的學費跟生活費基本上是美國名校的一半,特別是生活費應該是全歐最低。
第六 多數名校酒都喝很兇,我想挑一個不太需要喝酒的名校,但我錯了…
 
有這麼充分的理由,你敢說我不該選IE?
 
--
 
3. 以IE在歐洲的知名度能找到工作嗎?

不諱言的,我知道IE在亞洲沒沒無聞,在北美也一樣慘烈。
 
但是!IE在歐洲跟中南美洲很有名,特別是中南美洲,完全是神一樣的學校,大概就如同西語系國家的哈佛,而且在印度的知名度也不錯就是了。
 
至於IE畢業在歐洲好找工作嗎?

不管你是哪間學校畢業,在歐洲找不到工作的最大障礙,是語言。
 
基本上我會說西班牙語又想留在西班牙的同學,都有找到那邊的工作,會回國的通常是像我這種只會說中英文的廢柴。
 
一個很簡單的對比,你如果是台大碩士畢業的,在台灣會找不到工作嗎?
 
但如果你是台大碩士,可不會說中文,你覺得你在台灣會容易找到工作嗎?
 
--
 
4. 西班牙有提供類似美國OPT的簽證嗎?

基本上目前有三種簽證:
 
1) 兩年期創業簽證
 
在當地開一家公司,資本額無限制,但須提交商業企劃,線上申請約30工作天或更久(以西班牙人愛拖的文化),且被拒率極高。
 
這個簽證是兩年期,到期可更新,且IE申請通過率將近100%。
 
2) 兩年期工作簽證
 
兩年期可更新的簽證,需要拿到當地雇主的offer才能申請,且必須要是中高階的職位(看薪資決定,所以只有頭銜沒用)。
 
簽證期間可以任意更換工作,而且你不需要會說西班牙文(但現實是你不會說就混不下去)。
 
3) 一年期找工作/創業簽證
 
這就是類似美國OPT簽證,才推出沒多久的新政策。
 
簽證效期12個月,可以讓你待在西班牙找工作或創業。
 
學生最晚必須要在留學簽證到期前60天向移民局申請,但最好是90天因為西班牙人太會拖。
 
當然,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個可愛的西班牙妹子結婚,但跟西班牙男子結婚就... 負面案列有點多...
 
--
 
5. IE的Career Service怎麼樣?

目前我認識那麼多名校MBA出身的人,沒有一位對學校的career service滿意的,我想IE這塊也做得沒很好。
 
因此,如果你想在美國找工作,就該去美國讀;想在法國找工作,就去法國讀。
 
與其相信學校可以幫你找工作,還是當作學校沒有找工作的功能比較好一些,畢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是… 就我認識的同學裡,畢業後三個月內找到工作的在90%以上。
 
我目前是屬於那10%,因為我要做的工作缺太少了,正在很認真地考慮要轉行。
 
但只講這些有點不負責任,來說說我們的Career Service都做了什麼。
 
基本上,他們只做三件事:培訓、開論壇、一對一輔導。
 
培訓是指IE會舉辦很多加強你面試技能的補習班,比方說教你怎麼樣在群眾面前演講、模擬三大管理顧問的面試、模擬VC/PE/IB的面試、教你怎麼用LinkedIn找工作…等等。
 
這部分其實還蠻有用的,特別是模擬面試,它們是真的找在管顧投行私募創投的人來面試你,非常有用。
 
開論壇是找一些IE的校友來學校分享他們的經驗,像是在Google、Bain之類的超級公司,同時也會找像是Microsoft、P&G之類的公司的HR們來學校談它們的MBA Program,不過由於沒有現場開放職缺,這沒啥用。
 
最後是一對一輔導,就是跟它們約時間,一起走一遍你的履歷表跟Cover Letter,教你要怎麼改跟怎麼寫,另外你也要在線上先做像是職能測試,把結果帶給它們看,談談你的職業適性之類的。
 
這部分幫助是有,但也不大。
 
總之,找工作主要還是看你自己,學校能給你的幫助是有限的。
 
如果你要投金融業相關的工作,通常是9~10月間才有開職缺,管顧類則是1~3月間,而一些MBA專屬的Program,通常時間不太一定,你要自己注意。
 
--
 
6. IE的課程包括了什麼?難度怎麼樣呢?
 
IE的課程分成四階段,Term 1 / Term 2 / Lab / Elective,每段大概兩到三個月左右。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IE是很在乎團隊合作的學校,因為在這時代,單打獨鬥要成事太難了,大家都是打群架的。
 
一般來說,每屆(intake)會有約400個新生,這400人會被拆分為9~10個班(Section),也就是每班約40多人。
 
接著,每個班級裡都會分組,每組約6~7人,他們就是你每天要相處8小時以上的最親的戰友。
 
Term 1分的組,在Term 2會再拆掉重分,所以你的戰友會換人的。
 
到了Lab跟Elective,所有班級都會混在一起,因此你會有很多交新朋友的機會。
 
Term 1 / Term 2 是類似商學院通識課,涵蓋的範圍包括了:
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經濟學、統計學、金融、行銷、供應鏈管理、創業、新科技、政治、商業邏輯思考、領導…等等。
 
課程難度對於一般人來講非常困難,特別是會計、金融、統計這三個領域。
 
以會計而言,需要一年才能學會的東西,你只有一個月左右,會有多慘烈可想而知。
 
但對本大師而言,我讀了一整年,沒抄過一頁筆記,三天兩頭就出國旅行,然後我還是拿到Beta Gamma Sigma的商學院最高榮譽(https://baike.baidu.com/item/Beta%20Gamma%20Sigma)。
 
可是!請別跟我學,畢竟我在去讀MBA前,有80%的科目我早就會了,而且英文基本上是我的母語,一點難度都沒有。
 
課程中會有非常多的assignment跟case study,因此如果你希望拿好成績,就賭上你所有的睡眠,然後祈禱分組裡沒有豬隊友吧!
 
Lab是一個特殊的半實習期間,IE給了三個選項(聽說現在是四個):Startup Lab、Business Impact、Social Impact。
 
Startup Lab就是你組一個團隊,然後有教授、成功的新創團隊、創投、天使投資人等,當你的業師,讓你從無到有建立一家新創。
 
這是本校最熱門的選項,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會選擇這個,因為可以在不用擔心失敗的情況下創業,甚至有人還拿了創投幾十萬歐元的天使投資。
 
Business Impact Lab就是學校會跟一些歐洲的大企業合作,把一些它們在現實世界裡遇到的問題交給你們去分析研究,最後給對方的管理團隊做presentation。
 
有接近一半的學生會選這個,畢竟也不是大家都想創業,不過我個人對這沒啥興趣。
 
最後是Social Impact Lab,這是讓學生自己負擔食宿及機票,然後飛到開發中國家好人好事一個月,我那屆是去南非跟巴西,不建議吃不了苦的人去…
 
聽說現在還有一個Tech Lab,跟Business Impact Lab差不多,可是是專注在高科技公司,做跟AI、Blockchain、VR/AR、IoT相關的新科技之類的。
 
接下來,是Elective Period,不過通常在Elective Period跟Lab Period中間會有一個十天左右的gap。
 
這段gap學校有提供三個選項,一是你就放假吧,二是可以做短期交換,三是可以做project。
 
我們那屆的短期交換是去新加坡的SMU,project是跟LV做奢侈品行銷,如果你不想出去玩,可以參加這些,只是名額有限,報完為止。
 
Elective Period就是學校會提供上百門不同的選修課讓你自己挑,只要報課的人數夠多就開課。
 
課程內容很多,談判、專案管理、R語言、哲學、併購、精實創業、B2B行銷…包山包海包羅萬象,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做不到。
 
在所有課程都結束後,你會有一個final project要做,你可以把它當成畢業論文,不過這對被虐了一整年的你應該已經很簡單了。
 
比較特別的是,九月入學的學生在畢業後還有另一個選項,就是Unplugged Long Exchange。
 
這是一個為期3個月的長期交換學生計畫,僅有GPA在3.33以上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
 
我那屆有開放的名校包括英國的LBS、法國的HEC、瑞士的St. Gallen、荷蘭的RSM、義大利的Bocconi、日本的慶應、加拿大的UT和UBC、美國的NYU/Booth/Cornell/Babson、中國的清華/交大...等等,有好幾十間,每間收1~3人不等。
 
由於MBA學位已經到手,在這些學校的成績並不列入你的GPA中,所以可以很輕鬆地享受當地生活。
 
去交換最大的好處,其實是可以在當地找工作和面試,同時有的學校會開放他們的career service
 
--
 
7. 在學時要怎麼建立人脈?
 
IE的學生非常多元,我們那一屆約400人,來自90+不同的國家。
 
我的同學中,大概有20%都是家族企業來這進修,然後至少有30%都有過創業經驗。
 
剩下的人則來自各個不同領域,醫生、律師、網路工程師、汽車業務員、舞蹈老師、管理顧問、會計師、經濟學家...等等,基本上所有你想得到的職業都有。
 
因此,這樣的校友網路代表你在世界上多數的國家都會有朋友,不管甚麼奇怪的產業都會有幫手。
 
我倒不覺得有需要特意經營人脈,同校的校友絕對是會互相幫助的,跟你同班的同學在那段期間會跟你親如兄弟。
 
除非你自己很喜歡去,不然你不需要刻意去參加派對或去夜店陪他們狂歡,反正畢業後都會各分東西。
 
重點在於,你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讓他們知道以後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來找你。
 
比方說我的專業是財務跟投資,所以我在學時會開班幫全班講解會計,會幫大家看他們的商業企畫書,會私下教同學統計跟金融…等等。

因此,不只是我們班,很多別班跟別屆的同學都認為我是這方面的專家,一直到畢業後還是會來找我問問題。
 
所謂人脈,就是兩個人共享擁有的資源,能有多深多廣的人脈,取決於你自身的綜合實力。
 
如果你沒什麼讓人惦記的地方,拿再多名片也不會擁有人脈。
 
除此之外,歐洲的商學院每年春天會在法國舉辦跨國的校際體育競賽,叫做MBAT。
 
要是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加或買票去看,也可以認識很多別的名校的新朋友。
 
--
 
8. 讀一年總共要花多少錢?
 
這其實是蠻豐儉由人的,有錢的同學一個月房租好幾千,然後開藍寶基尼來上課,要省的也是有啃麵包的過法。
 
我自己的話,每月房租含水電網路大概是450歐(四人分租一房,離學校走路7分鐘)、手機每月25歐、餐費一天大概15歐(這裡類似三菜的便當大概7歐左右),這些必要的花費一個月不超過1,000歐。
 
要是你是自己開伙又克勤克儉的話,上述費用可控制在700歐以內,因為這裡超市的食材跟台灣差不多價格,酒/起司/西班牙火腿這些歐系食品通常是台灣的半價或更低。
 
額外的花費部份,交際應酬的餐酒每周一次大概20歐以內,但你可以自己控制次數跟金額。
 
有時候班上會有旅行、打漆彈、風帆、潛水、騎車、跳傘等等不同的活動,你也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參加。
 
學校有些課程會要你買額外的教材跟軟體,但通常金額都不高,一整年不超過200歐。
 
看醫生因為有保險,所以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只是等你排到了,感冒大概也就好了...
 
除此以外,我自己是熱愛旅行的人,所以我花了大概10,000歐玩了13國(累計約40天左右),這部分也可以自己控制。
 
因此,整體來說,算進64,000歐的學費(聽說現在要70,000歐),我大概花了不到90,000歐,約台幣300萬左右。
 
看起來還是很貴,但如果你去跟美國還有英國的頂尖商學院來比,一年學費加生活費就要台幣500萬左右,IE算是非常親民的。
 
至少,全世界排名有進前10的商學院,你絕對找不到CP值比它更高的名校。
 
--
 
9. 畢業後都會回台灣嗎?對前途有幫助嗎?
 
目前IE的台灣校友規模不大,也就六十人左右,每年穩定地增長3~6人。
 
其中大概有10%~20%是在海外工作,歐洲、美國、中國什麼的都有,但多數都留在台灣,原因不一。
 
校友很多都是做金融業,本土銀行或外商銀行都有,也有幾個頗成功的企業家,但由於我們人少,跟那些美國商學院的人際網路相比,是比較弱勢的。
 
那麼IE的MBA對於薪資提升的空間如何呢?
 
老實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看你所處的產業是不是走上坡,要是你跑去做餐飲,就算PhD也不會有多少薪水,要是你做金融,就算沒MBA也不會太低。
 
因此,MBA在台灣的價值,應該是在幫助你轉到更高薪的產業,而不是幫助你升遷拿高薪,或是靠證照每月多$3,000。
 
我自己過去是從事創投業,要不是後來跑去創業,穩步地升,其實年薪一兩百萬是很正常的數字,大多數30+歲的人基本上都能輕鬆做到。
 
至於要突破那個150萬和200萬的雙層壁壘,只憑名校MBA這種人人都有基本學歷早就不夠用了,要有赫赫戰功才行。
 
出社會那麼多年,請不要天真地覺得企業會叫你拿畢業證書跟成績單來檢查,那是大學生的待遇,輝煌的戰績才是你的履歷。
 
但創投跟多數產業不同,這是菁英路線的行業,一家資產數十億的基金,可能公司裡還不到10人,問我有點不太準。
 
我最深刻的體會應該是面試機率增加5X以上,我之前在美國交換時,就跟全世界最頂級的創投Sequoia面試過,回台灣基本上只要投的是高大上的基金公司,都會有面試。
 
只不過... 它們開的薪水跟我以前比起來也就每月高了一兩萬而已,所以對薪資這個普遍性待遇差勁的問題,你只能去別的國家才有辦法改善了。
 
所以MBA對於拿到頂尖公司的面試機會有很大的幫助,至於拿不拿得到工作,或是能談到多少薪水,還是得靠你的本事。
 
--
 
以上,如果以後我有遇到其他人的提問,會再補上來。
 
我覺得我們學校應該hire我來promotion才對,IE在台灣的知名度簡直低到令人髮指,虧我們還是全世界第8的商學院…
arrow
arrow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