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距離美國11月的期中選舉尚有一段時間,對於川普在這個時候開啟中美貿易戰的主因令不少人感到困惑,畢竟現在對中國強硬,並沒有辦法帶來實質的政治利益。

但是反過來看,這也是一個對中開戰的好時機,一來美國正處於這幾年經濟最強大的時刻,二來在少去選舉所會帶來的內部干擾,川普可以更無顧忌地處理對中問題,更不用說轉移媒體目前對於通俄門跟召妓醜聞的關注。

不過,戰爭向來是政治的延伸,這一場由美國挑起的貿易戰,表面上是為了終止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和中國對於智財權的侵犯,但實際上卻是為了壓制中國的崛起,讓美國繼續擔任世界規則的制定者,而這一點從川普上任時的外交舉措就可以看出來。

國際情勢上的“美國優先”

對於川普而言,美國在過去數十年來一直拿著足以統治世界的滿手好牌,包括全世界最善戰的龐大軍隊,最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最先進的科技,但是在許多國際事務上,特別是針對如北京、平壤、莫斯科當局,美國卻一直呈現著被動挨打的情況,不像老大,更像小弟。

近一點的比方說在2013年由菲律賓對中國發起的南海仲裁案,歐美日澳和多數東南亞國家皆是支持仲裁案,但即便是在2016年宣布九段線無效,中國仍無視聯合國規則,自行其是,等同在挑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際政治體系。

2014年俄國併吞克里米亞事件,美國和北約各國也僅僅是以經濟制裁草草了之,盡管長期在歐洲派有駐軍,在面對等量級的對手開啟的軍事衝突,美國仍舊選擇退讓,而非迎戰。這背後或許有中東戰爭的影響,但整體而言,對歐美主導的國際政治仍是打了一個耳光。

同樣的,2016年北韓進行首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氫彈試爆,美國雖然在日本、韓國都有駐軍,但仍舊必須要依賴中國來處理核武問題,大軍形同虛設。

長期以來美國的軟弱,最終也導致美國國際地位的下滑,以至於菲律賓總統杜特蒂都敢在媒體上直接公然羞辱美國總統歐巴馬。

這僅僅只是國際政治方面,在經濟方面,歐美各國在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後,相繼選擇保護主義,包括2016年發生的脫歐公投,2017年發生的巴塞隆納獨立公投這些近期的事件,顯示出美國傳統的盟友也陷入崩潰的危險中。

也正因為如此,面對中國、北韓、俄國這三個人口總數高達15億,且全數擁有長程核武打擊能力的國家逐步進逼,川普認為美國不應該像過去民主黨時代一樣採綏靖政策這種姑息主義,而應當視同國安危機,像老布希和小布希時代一樣,對於膽敢挑戰美國的伊拉克和阿富汗發動戰爭。

所以,在川普甫一上任,就改變過去對台政策,先是表示自己不明白為什麼要遵守一中政策,接下來通過對台旅行法和協助台灣自主開發潛艦,透過台灣去撬動長期被中國掌控的東亞和南海的局勢。

除此之外,對於中國一直用來威脅美國的棋子北韓,川普改變過去透過中國管教小弟的方式,直接與北韓對話,並將在未來出現川金會。

一旦北韓這顆棋子被拿掉,中國號稱”核心利益”之一的台灣,基本上又是長期依賴美國且不可能背叛的盟友,那麼只要處理掉南海問題,在破壞中國一帶一路的計畫的同時,重新補強原有的第一島鏈,那麼撇開聯俄抗美不說,中國能夠用來挑戰美國的手段,就只有經濟手段,而這卻恰恰是長期利用經貿制裁和打擊對手,曾逼死伊拉克、伊朗、古巴等國的美國的強項。

勝負在戰爭前已經決定

這場貿易戰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美國首先開刀的是中國的鋼鐵產業,因為對美國並不是中國鋼鐵的主要進口國,中國僅僅排在第十名左右而已,在全球鋼鐵產量過剩的情況下,在這裡砍中國一刀,對美國國內鋼鐵就業人口增長極為有限。

那麼為什麼是鋼鐵業?

2016年4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全球鋼鐵論壇中,由於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日趨嚴重,在2015年已高達每年七億噸,因此佔去全球鋼鐵50%產能、25%出口的中國成為各國的箭靶。

而2017年12月,在德國柏林的全球鋼鐵論壇中,年產量高達八億噸,排名全球第一的中國,再度遭到各國指責為產量過剩的元兇,因為生產排名第二的日本,產量僅有一億噸左右,是中國的13%。

簡單地說,美國並不笨,知道單方面的貿易戰是沒有意義的,必須要拉上足夠的盟友打群架。而從鋼鐵業開刀,最能得到國際支持,因為每個國家都在這方面對中國極為不滿。

與美國依賴科技與消費來拉動經濟成長的方式不同,從1978年來鄧小平推動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政策開始,中國的經濟成長一直都是以製造和加工的出口作為動能,因此打擊中國的出口,就等同於打擊中國經濟成長的基礎。

中國鋼鐵業約有600家左右,從業人員將近300萬人,其產能泰半都是來自30餘家上市鋼企以及國企,而這些企業在政策上、融資渠道上、成本結構上,都因為中國政府的支持,而遠勝於其他中小型鋼廠。但即便是如此,這些鋼鐵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基本上都已高達60%,累積負債達三兆人民幣,也就是0.5兆美金左右,而中國的GDP大約是11兆美金。

與此同時,鋼鐵產業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下游是營建業、造船業、鐵道業等等,特別是用去全國五成以上鋼鐵的營建業又與佔去中國貸款市場半壁江山的房地產業息息相關,打擊鋼鐵產業對於下游也會有相對的影響。

透過關稅擠壓中國鋼鐵業的出口量,除了能保障自身利益外,也能讓中國在2017年才剛回穩的鋼鐵價格,再度因供需失衡而下滑,引發更多的失業問題和金融問題。

或許這些舉措不見得能給中國帶來太多麻煩,但這樣的打擊卻是極具針對性的,在拉攏其他國家站到己方陣營的同時,又能對中國造成損失,只會傷人而不會傷己,何樂而不為?

然而對於因為長期對美的貿易順差,而持有約1.2兆美債的中國來說,川普的開局卻顯得有點兒戲,因為要打擊美國經濟,中國僅需要減持美債就可以逼漲殖利率,對欣欣向榮的美股迎頭一棒,最終激起美國國內的反對聲浪,迫使川普放棄貿易戰。

嚴格上來說,在全球化的時代,每個國家都是相互依賴的,所以貿易戰不會有贏家,只會雙輸,可是川普卻一再認為美方可以在貿易戰中速勝,這其實是很微妙的。

先不談美國19兆美金GDP跟中國11兆美金的宏觀經濟總量對比,微觀地來看,美國的可口可樂通路可以滲透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但王老吉不能;美國的Google可以吸引全球的使用者,但百度只能在中國稱王稱霸:如果我們看2017年全球500大企業名單,人口3億的美國佔了132家,而人口多了四倍達13億的中國卻只佔了115家,其中最大的幾家還都是國企,而不是民企,這就是中美企業現今存在的實力差距。

但川普或許也因此錯估了形勢,這樣的差距並不代表中美貿易戰一旦爆發,美國雖然會損失慘重但仍會勝利。事實上,美國輸掉的機率比中國更高,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不是民主國家也不是開放式經濟,特別是在習近平修憲允許自己無限期連任後,前者讓北京當局可以隨意使用任何手段而不需顧忌人民反對,後者則讓中方可以輕易玩弄進入中國市場的美企,以及其他歐/日/韓/澳等本質親美的外企。

同時,中國對於企業的掌控力度遠非美國所能比,大量的國企就不談,BAT這民企的三大巨頭隨時都得聽從工信部調遣,更不用說官方色彩濃厚的中興、華為、聯想等消費性電子大廠。官無論如何總是大於民的,命令一下來,大家都得照著做。

相較之下,資本主義立國的美國,國內企業界就複雜得多,比方說科技業者向來都敢跟政府對著幹,聽調不聽宣是家常便飯,金融和保險業者則養了一票遊說團體來左右華府的政策和法規,人人一致向錢看。如果期待美商能跟隨政府腳步與中國大戰,那除非是中國軍隊已經打到了美國本土,才有可能會同仇敵愾。

因此,一旦陷入貿易戰,雙方都會損失慘重,但在真的損失慘重前,美國很有可能就會先一步戰敗。

川普和他的智庫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卻還是開啟了戰端,那麼美方是單純錯估形勢,抑或是有更深的意圖?川普團隊所期待的勝利究竟又是什麼?

最終,我們必須要回歸到問題的根源。

中美經濟角力的根源

自1971年的乒乓球外交開啟中美關係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美國不斷地邀請中國進入由西方世界主宰的國際環境,並期待中國能融入其中。一是因為中國人口紅利所帶來的市場潛力,讓美國希望能像1853年黑船來航打開日本門戶一樣地打開遠東的中國市場,二是緣於冷戰時期對蘇聯的忌憚,避免將可能的盟友推到對立陣營,三是在1950年韓戰和1965年的越戰中兩度遭中國逼退,令損耗巨大的美國明白在中國事務上,合作會比對抗更有利。

無論如何,美方拉攏中方進入歐美主宰的世界規則,本意是希望中國能像日本和南韓一樣唯美方馬首是瞻,然而在蘇聯這個心腹大患1991年解體後,中國反而頂替了它的位置,依靠著比前蘇聯更巨大的人口,成為更強大的敵人,甚至進而能撼動美國的國際地位。

貿易戰從短期來看是一種國際戰略形勢的制衡,以及國際貿易的再平衡,但長期來看,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其實是兩套不同霸權體系間的鬥爭,而在中國漸漸從區域級霸權成長到世界級霸權時,這樣的衝突只會越加激烈。

就如同油與水不相容一般,中國獨特的經濟體系要融入世界現有的歐美體系只有兩種方式:

一是透過內部制度的改變,但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讓這種改變很難不步入類似蘇聯解體的後塵,也許更好一點是像新加坡這樣的偽民主,不過像中國這樣巨大的國家,做出這種改變會動到太多人的蛋糕,是極為艱鉅的任務。

二是直接推翻歐美體系,讓全世界依照中國的規則走,這對共產黨高層幾乎是必然的選擇,雖然要壓倒歐美現有的民主勢力同樣艱鉅,但透過對歐盟體系的分化、透過拉攏世界各地的資本、透過買下各國的關鍵企業和技術、透過逐步加強的經濟影響力和軍事力量,以此為目標反而讓共產黨看見曙光。

至於中國不斷強調的”永不稱霸”,真正的意思不過是”在我夠強之前,永不稱霸”。

但要讓過去數十年來習慣資本主義與民主社會的國家,捨棄掉原有的一套,跟著中國後面走,則是一個近乎絕望的選項。

中國是一個扭曲而封閉的經濟體系,商業本質中最重要的三個環節”資本、資訊、人才”,其中有兩項受到官方箝制:資本流動受外匯管制,資訊流動則受防火長城控制。同時,長期的官僚貪腐問題,使得中國的經濟變得很不透明,比方說,當某個省份說今年達到20%的GDP成長時,外人很難相信這是個真實的數字。

特別是在習近平上任後開始肅清江澤民一派的舊勢力,掃除解放軍軍中大佬如郭伯雄、徐才厚等江系勢力,剷除多位黨政高官如周永康、薄熙來等,來安插己方人馬,一直到現在修改憲法讓自己能無限期連任。這一系列的政治動盪,加上近幾年中共逐步打壓國內言論自由,諸如推出網路實名制、撲殺翻牆用的VPN、加大網路媒體如微信的審查、淨化電視劇和線上影音及直播平台…等等,都讓西方國家對於中共更加疑慮,體認到雙方始終是不一樣的政經實體。

追根究底,是因為在西方文化和商業社會中,向來是以法為主,所以簽訂的合同及談好的協議,雙方都必須要遵守。但對於數千年來一直服贋於權威主義的人治中國來說,法律是可以被扭曲的,只要對我不利的法律,可以修改的我就修改它,不可以修改的我就無視它,法治只是做個樣子給別人看得而已。

這也使得其他國家對於中國缺乏商業交易中最基本的信任,即便是中國的產品已經能賣到全世界,但”Made in China”往往是被是作廉價的劣質產品,靠著低價和巨量去衝擊各國市場。

當然,這並不代表中國是錯的,因為對中國而言,八國聯軍跟日軍侵華的恥辱一直尚未洗雪,歐美各國只不過是戴著民主面具剝削辛勤中國人民的偽善者罷了。這些由歐美制定,對中國不利的規則,完全沒有遵守的必要,只要虛以委蛇,等自己夠強大以後,就輪到中國決定規則。

中國不可能允許美國當老大,就如同美國不可能允許中國當老大一樣。

霸權對撞的站隊測試

在現有的體制下,如果說中國像是還沒學會歐美國際規則的熊孩子,美國則是玩弄國際規則的能手:因為法律不可以被扭曲,所以只要對我不利的條款,我繞過它改用別的條款就搞定了。

以這次智財權的紛爭為例,按照WTO的規則,爭端解決機制是採用烏拉圭回合的多邊談判結果,但美國則選擇繞過WTO機制,改用特別301條款這個允許自己單方面決定一切的手段,針對特定國家祭出單方面的制裁,最終損害到了國際貿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這些行為凸顯出了國際貿易最大的問題:經濟達到一定規模的國家,可以無視國際公約,因為沒有人可以懲罰或制止它們。而這種霸權主義的惡劣情況,將會在美國、中國、俄國這三國不斷角力中更加明顯。

這場貿易戰爭是否能延續,最終取決於美系勢力有多少願意跟進,但如果川普對於盟友們有所期待,或許會很失望,畢竟不會有國家願意在兩頭巨獸搏鬥時進入戰場。

因此回歸到原點,這是站隊問題,川普想知道自己的盟友們,特別是亞洲地區的盟友們,在面臨中國崛起時,到底會挺自己到什麼程度?

日韓在過去一直被視為美國在遠東地區的發言人,不但境內有美軍駐紮,在國際事務上也一直都跟隨美國的腳步,可是這樣的支持,背後都存在歷史因素,以及更重要的戰爭威脅。比方說,南韓與北韓之間未完的戰爭,日本與中國在釣魚台的紛爭及八年抗戰的仇恨…等等。

如果今天川普在拔掉了北韓這根釘子後,南韓在2017年部署的薩德系統會怎麼處置?美國在首爾、仁川等地的三萬駐軍是否會撤離?

而幾天前美國越過聯合國,直接拉上英國和法國轟炸敘利亞的事件,則是又一次美國向盟友們展現肌肉,並再度暗示自己凌駕在聯合國之上的老大地位。

因此,與其說美國希望在這次的貿易戰中得到戰果,不如說是美國在製造朝鮮無核化的籌碼,用貿易戰和台灣作為籌碼來讓中國理解自己的決心,利用南北韓和解與美朝直接交流的契機,將金氏政權轉換成類似新加坡李氏政權的存在,一次性根除北韓的核問題,完成川普版本的重返亞洲。

對於歐巴馬而言,重返亞洲是透過一系列的協議和論壇,讓亞洲國家視美國為可靠的盟友,共享光榮的經濟前景,而其中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就是歐巴馬亞洲策略的體現,除了要利用它對抗中國的亞投行外,也要靠它加強美國在東亞日漸稀薄的影響力。

但對於強勢的川普,他看到的是軍事上的威脅,包括朝鮮核武、南海主權等等,他不認為對於TPP這種美國就佔去12國中六成以上GDP的協議對美國有幫助,反而可能會造成資本、技術、工作外流。以參與國弱小的經濟總量來看,要圍堵中國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好的作法就是用美國最擅長的拳頭。

因此,重返亞洲指的是在軍事上圍堵中國,透過加強盟國的武裝、消除當地的威脅、強力干預區域的事務,來凸顯美國在東亞的主導權,具體行動包括2017年亞洲行,與日相安倍晉三重新強調美日安保條約對於釣魚台的效力;強推在南韓部署薩德系統,並在面對北韓導彈試射威脅關島給予不惜一戰的強硬回擊;通過台灣旅行法,並同意出售紅區的潛艦裝備,擴大對台軍售,包括M1A1等現役主戰坦克;在越南訪問時表示願意出面仲裁和調停南海主權紛爭。

這種大力度的介入東亞事務,較歐巴馬時期的避免與中國對抗更為強硬,目前看來也比用經濟滲透更為有效。畢竟在經貿上,美國要勝過中國很困難,但軍事上則很容易,而大國之間的博弈,最終都會回歸到軍事實力上。

所以,這次的貿易戰會在南北韓會談,或川金會結束後,逐步落幕。而最終結果則取決於川普是否能在北韓這邊得到他想要的成果,比方說用美援或取消部分制裁,來換取金正恩交出部分的核武。

北韓取得了成果,那麼對中國就可以寬容一些,相對的,則會更加嚴厲。但無論如何,這場貿易戰都不至於會引發更大規模的對抗,最終或許是中國同意一些關稅減免,或者是對於幾個侵犯美方智財權的企業開刀,讓這場戰爭不了了之。

畢竟,兩邊都不想打的戰爭,也很難真的打起來,只是戰後的殘局卻深化了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勢頭,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而言,今後的日子或許會更難熬了。

 

 

---

 

 

https://www.facebook.com/gcywang/

arrow
arrow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