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終於又到了Final Period,雖然我還是老樣子,平日一字不讀,總是拖到最後幾天才開始讀。反正禮拜五考嘛,就再混個一兩天也無妨啊,這年頭能當掉我的課,除了體育外,恐怕還不存在。其實要畢業了,讀碩士可能要三五年後才會考慮,對成績這些沒多大用處的東西,實在提不起勁努力。

話說我爹娘整天唸叨:「明明可以把分數讀高,你怎麼就偏偏整天在混!你看看,四年下來虧了多少獎學金啊!」可老實說,我自認沒有讀高分的本事,像阿日跟Angel那種拼命讀書型的,我真的是做不來。更何況,從小到大我總是會犯些很愚蠢的錯誤,像是考卷明明滿分,卻因為沒寫名字被扣分。所以說啊,拿個六七十將就點就好了,與其把時間花在這些考完沒兩天就忘精光的東西上,還不如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來得划算。

其實,何必非得要把一門學科讀得那麼精呢?這樣講唄,你在看人的時候,頂多是看臉蛋、看身材、看談吐,難不成連人家的毛細孔都得看嗎?那簡直就是病態嘛~在這年頭,除非是做純技術的人,學問應該是要博大而非精深。專精而不博大的人,在很多時候更像是一灘死水,將自己孤立在某個死觀點上,無法從其他角度去看事情,也就更難找出好的解決方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高露潔這間公司曾經為牙膏的銷量而苦惱,宣傳部門試過無數種不同的方法來作宣傳,可是怎麼做都無法提高業績。於是公司決定懸賞一百萬美金,如果有任何人能夠提供一個可行的意見,那錢就是他的。後來宣傳部收到各種不同的信件,內容不外乎是找明星代言或是用其他媒體作廣告等等,而這些方法早已經被證實是無效的。

此時,有一個年輕人寄來一封信,他的方法很簡單:「將擠牙膏的加大10%」,而就是這個簡單的方法讓他贏得了十萬美金。道理很簡單,牙膏口的直徑不過一公分左右,增加一公釐是顧客是無法察覺的,但是卻能讓每次的使用量變多,消耗量自然就變大,牙膏的銷量自然就提高了。

換個角度想,這種方法需要精通廣告和宣傳的人才才能想出來嗎?不用。那些真正的廣告專家因為他們專業的侷限,只能不斷想方設法地改變宣傳方式,做出更好的廣告,反而是不懂廣告學的人能夠輕易地解決問題。單一性和侷限性的思考,會讓決策陷入泥沼之中,只有讓不同的知識和意見互相衝擊,才能得到優質的答案。

當然,創意並不是人人都有的,所以它才彌足珍貴。其實就算是很愛寫些有的沒的的我,我也不認為自己是個很有創意的人,因此為了要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就只能學習別人的創意。這道理很簡單,我們之所以覺得某人有創意,是因為他的意見是我們所沒想過的。那麼如果一個人的學問夠廣,掌握著許多別人不知道的東西,就算他的想法是從別人身上學來的,周遭的人還是會認為他有創意。

我記得從前阿傑跟我說,我的經濟和投資概念非常正統,還有很有商業頭腦什麼的,而說過我適合學商的人更是多不勝數。我也記得有一次我跟雪人說我是很沒創意的人,她回了一句:「你敢說自己沒創意?」事實是,他們所見到的都只是假象而已,我的創意是基於融合許多人的智慧所得來的chimera。

這世上最賺錢的交易,就是買書來讀,當然不是指那些貴得要死的text books。如果用幾百塊台幣外加幾小時的時間,就能夠吸收到一位成功人士幾十年累積下來的經驗和智慧,那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

比如說在商業方面的概念,我學習的便是諸如國外的巴菲特、雪佛、索羅斯、杜拉克、威爾許、松下幸之助等大師或大企業家,或是台灣一些國際企業的大老闆諸如張忠謀、郭台銘、王永慶等的想法。很遺憾的是自己的水平不夠高,看得不夠遠;然而很慶幸的是,在讀了許多書後,多少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事情。

我想每個人都與生俱來著兩種很寶貴的能力,一是學習,二是反省。經由學習來發展長處,經由反省來改善短處。然而所有人都應該會體認到,個人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再優秀的人也絕不可能瞭解所有的事。在多數的時候,一群笨蛋合起來的知識,是勝過一個菁英份子,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不過在那之前,必須有幾個必要的條件。

要想運用整個群眾的智慧,有三個必要步驟,一是獨立思考,二是意見整合,三是合作協調。獨立思考代表每一個人的意見都是在不受他人影響下做出的,由於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資訊以及判斷方式,不論是採用經驗法則或是邏輯推演,錯誤的答案將會與錯誤的答案抵消,最終將會得到接近正確的答案。

然而就算大家都有意見,若是只顧著各說各的,沒人把意見整合起來,重新去分析找答案,那有再多的好意見也沒有用。不過就算是得出了最好的答案,有些人仍然會不贊成,甚至去影響問題的解決,這就需要靠合作與協調的方式來讓每個人都能按章做事。

其實在工業時代的結束後,接下來的時代是知識時代,員工再也不是那些被上司呼來喝去就會乖乖去作牛作馬的人。他們將會更講究個人能力的發揮,工作的內容,上班的彈性等等。有些老人家總是稱職場的新鮮人是草莓族,受點小氣小挫折就拍屁股走人,但事實是整個大環境已經改變了,不可能再像從前一樣。公司需要的將不再是能夠隨意替代的勞動型員工,而是知識型員工。

未來的工作趨勢,將會是一場人才的戰爭,哪間公司能留住優秀的人才,能將人力成本壓到最低,那它就能在市場上取勝。千里馬渴望伯樂,伯樂又何嘗不想要找到千里馬。而這樣的改變下,受到最大衝擊的將會是公司的基本構造和工作方式。為了避免知識斷層,中階主管的影響力將會變大;為了避免人才流失,矩陣式管理將會逐漸被淘汰。制度將向著人性化的方向走,至少在已開發國家中或是需要知識工作者的公司中會是這樣。

有很多人一定都聽過亨利福特的故事,他靠著流水線和高薪的生產方式,讓福特汽車一度雄霸美國車壇,然而這樣的生產方式在未來的時代將會是壓死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原因很簡單,現在的人,諸如你我這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想要去做那種不斷重覆的工作。一天連續八個小時做著同一個動作,連做好幾年,這是沒有人能夠忍受的。同樣的,現在的人對於公司的忠誠度也不再如從前一樣,只要有更好的收入,隨時都有人會跳槽。

未來的公司,講究的將不再會是效率,而是效果。一昧地提高效率只會讓員工的工作彈性降低,對公司更為不滿,人員的周轉率也將變得更高。一般的公司在製作年報時,通常不會列入人事周轉所造成的成本損失,然而在知識型工作中,人力成本就會很大地影響到公司的發展。

舉例來說,假設一間公司現在正在進行一個為期兩年的超大企劃,而有一位叫王蓋瑞的超級天才是企劃的參與人之一。在做了半年後,王蓋瑞因為秘書不夠漂亮,憤而辭職(真是個好理由啊~),公司只好找新員工陳小扁來接他的工作。而新員工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才能掌握他目前的工作,假設他需要三個月,每月他做的工作份量只有王蓋瑞的一半。這就代表公司因為失去了偉大的超級天才王蓋瑞,損失了一個半月的員工薪水,而且讓整個企劃延後一個半月甚至更多時間完成。

那麼如果說今天有十個人離職,公司的損失就不止是失去一個人的十倍,可能是上萬倍,比如說它要因工程延後付違約金,未來按時完成工程也會造成要花更多錢雇用工人等等。換言之,管理學在未來的地位將會更為重要,特別是在人力管理方面,減少人員周轉,增加組織彈性,加快決策過程,正確評估風險等等,都會是未來公司所需要面對的課題。

嗯,當然上述的觀點一定不是我原創的,這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的說法。他和股神華倫.巴菲特一樣,都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宗師級人物,這世上少數幾個讓我由衷敬佩的人物。可惜杜拉克今年年初逝世了,實在是令人扼腕啊~

話說最近無聊,上網狂下載MP3,連在中國出片的歌手也沒放過,今天還找到小野麗莎全輯呢(小楚妳很想要厚~哈哈)。我還下載了一個新出道的台灣女歌手叫張語倢來著的,不知道她為什麼跑去大陸簽約就是了。我是覺得她的聲音還可以,但是歌唱技巧就不是很純熟,不過有幾首歌的旋律真的頗不錯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