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對體育絕對冷感到不行,而且我的運動細胞大概是人類史上最糟糕的。

現在的FIFA我一場球也沒看過,就是在冬奧時,全加拿大人都熱愛的hockey,我也一場都沒看過。整場奧運,我只對開幕式跟閉幕式有興趣。老實說,我還真不知道有什麼體育活動能勾起我的興趣,它們甚至完全不會讓我有緊張/熱血沸騰的感覺。要是重大的賽事,我也只對最後的比分有興趣,僅此。

我也不喜歡運動,因為我覺得把自己弄得全身汗是很不舒服,也很不"優雅"的事。所以基本上,我只對能讓我有"附庸風雅"(或說"裝腔作勢")的活動有興趣。如果它們能把體育賽事弄得很風雅,那我就會很感興趣(大笑)。

但是,這幾天看了很多有關於盧彥勳的新聞,我卻覺得很好笑。

大家都一直狂罵政府,說政府一點都不重視體育,不斷裁減經費,弄得台灣優秀的體育人才都難以出頭。你不能說大家罵錯了,因為政府就是這樣,而且最讓我鄙視政府的,是它們從不為這些選手付出,但一旦這些選手名揚天下,政府這些無恥的政客和官員就會紛紛跳出來沾光,好像那是自己的親兒子一樣。

當然,政客有多卑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罵了也只會讓他們更得意而已。但我想問所有台灣人一個問題,你們自己重視體育嗎?還是你們更在意學歷?

台灣體育的式微,並不完全是政府的責任,相對的,台灣人民也要負上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對體育界極不友善的環境。

每一位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少打一小時的球,多看一小時的書。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讀到博士,最好作醫生律師,而不是體育選手。

退一萬步來說,如果你能選擇,你會希望政府從你繳的稅金中撥$100給體育選手們,還是退稅給你?或者是用作文教等其他方面的用途?

事實上,大部份的人都跟台灣政府一樣,樂於給成功者掌聲,卻吝於給任何實質的支持。他們會高呼"台灣之光",然後蜂擁而上地大買相關產品,表面上是說自己支持體育,但實際上不過是愛上那種"台灣雄起,揚眉吐氣"的感覺罷了。

要是王建民從此打不了球,要是蘇麗文從此踢不了跆拳,要是盧彥勳從此揮不了球拍,要是陳純甄開始竿竿落空,要是曾雅妮揮出了150桿,大家還會把同樣的熱情和支持灌注在那些體育活動上嗎?

一群沒有夢想的人,見到了自己人達成了夢想,產生了代入感,就跟讀小說見到主角大殺四方一樣,激動、振奮、感覺到無窮的希望。但最終那些夢想始終是別人的,"台灣之光"也永遠不是自己,熱情消退後,冷漠始終還是冷漠,無視始終還是無視。大家繼續回到"萬般階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維,繼續教導自己的孩子要用功讀書,繼續等待著下一個台灣之光出現。

這一連串的新聞報導,我見到的不僅僅是政府的無能,不僅僅是人民對體育的漠視,還有失去了追逐夢想的動力的大家。

不要太現實,多作點夢吧!

唯有當你有著崇高的目標和堅定的意志,才會有能力克服困難,有能力從挫折中站起,有能力面對更多艱鉅的挑戰。失去了夢想和希望的人,最終也只能庸庸碌碌地過完一生,永遠活在對生活的不滿和抱怨之中。

生年不滿百,喜歡就要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