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以我的功力,凡是所見所聞皆可為文,就算是以馬桶垃圾桶為題,我也能輕易寫上千字。今天終於完成了壓在心頭蠻久的presentation,想寫些什麼,卻又忽然找不到題目,實在是有點鬱悶。不過跟著心情隨手寫點,這倒也不難唄。

話說我算是蠻喜歡演講的人吧,在幾十人或是幾百人面前講話,每個人都得乖乖閉上嘴聽你東拉西扯,實在是件很過癮的事,但是前題是要能先克服自己的恐懼。這個暑假回台灣,除了工作外,我覺得最值得的大概就是練就了一身講什麼話都面不改色的功夫唄。

老實說,在做過幾次presentation或speech後,我忽然發覺所有的講稿,任何的準備,其實都很多餘。真的站在講台上的時候,主宰著你的演說的,不是打好的草稿,更不是理智,完全是那種近乎於直覺的衝動。曾幾何時,在演說前總是要反覆準備的我,漸漸養成不看稿記稿的習慣。記得好像是林肯說的吧:「如果你自己都記不起演講的內容,聽眾又如何能記起來呢?」

今天下午完成了presentation後,我忽然發現一個很嚴重的缺點,雖然我已經不會害怕,但是卻還會緊張。而最慘的是,緊張的時候,我說起英文會有點結結巴巴的,偏偏在說中文的時候就完全不會,還真是古怪啊。看來以後有幾會得多練練了~

前幾天,一向習慣在網上找小說看的我,在一本叫作「劍道」的書裡,見到了一句蠻有意思的話:「茍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這本小說將用劍之道分成三種,一種是烈士之劍,一種是王者之劍,一種是仁義之劍,有讀過莊子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是出自於說劍篇。

烈士之劍指的是殺人的功夫,像是李白的俠客行裡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王者之劍指的是用賢臣良將來爭霸天下的功夫,像是曹操短歌行裡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而仁義之劍指的是以德行服人,不妄動妄殺的功夫,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吧。

所謂的「茍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它所要表達的正是仁義之劍。當主角與另一個高手在宮廷比劍的時候,在對手的殺著中找到破綻,原本能夠輕易地斬殺對手的主角,卻在破了對手的劍招後收劍而退。在圍觀貴族們的一片噓聲中,對手問主角:「你為什麼不殺我?」主角便淡淡地回了一句:「茍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是啊,之所以揮劍,是為了要制止侵凌弱小之人,又豈在殺傷了多少人呢?

這一句詩是出自杜甫的出塞曲:「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茍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自古以來有著無數的戰事,不管是為國為民為權為利,戰場上的殘酷往往會延燒到無辜之人身上,也因此常常出現屠殺俘虜或是屠城之事,但是揮劍的人是否有想過他是為何揮劍呢?

我不禁想起田中芳樹在銀英傳中對戰爭的看法,他認為所謂的戰爭是主觀的正義與主觀的正義之間的對抗,敵對的雙方抱持著自己的價值觀,把對方當成萬惡之人往死裡打。想想有多少人總是輕率地把人分成好人壞人兩種,心裡不禁莞爾。

其實是非善惡又豈是容易分辨的呢?有些人說蘋果表面是好的,但裡頭是爛的,沒有表面的好,又哪來裡面的爛?世上的任何事,都只是人事物之間的對比。因為有短,所以有長;因為有重,所以有輕;因為有好,所以有壞。有什麼事是絕對的呢?

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回到見山是山的境界,想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瞭解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