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有關於長線投資的論點,我始終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一般來說,找一間有潛力的公司,然後長期持有它的股票,過了幾年可能就讓你賺進了五到十倍的利潤。跟銀行所給的存款利率比起來,無疑是很大的一筆錢。與此同時,長線投資可以避免不斷買入賣出時的手續費,也可以避免再投資的風險。然而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不如讓數字來說話。
一般來說,一間有潛力成長的公司,可能要花上五年以上的時間,它的股票才能增值到五倍甚至是十倍。很多有潛力的公司,除非上市掛牌的價格低,並且在你買入時價位同樣也很低,在放了很多年後,你賺到的利潤恐怕還不到本金的三倍。當然若是你買到像是微軟這樣的超級潛力股,從1996年到2000年,它的股價增加了12倍,這就另當別論了。
若是你真的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在1990年便買入了微軟,那麼在2000年時,你已經賺了足足60倍。如此驚人的回報,實在是不可思議。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聰明到在1990年便買入,不論中間發生了什麼事,都一直持有手中股票,持有了十年呢?
基本上,買股票跟結婚是兩碼子事。結了婚你得不離不棄地照顧你老婆一輩子,但買股票你只要賺到飽就可以賣掉了。那麼作一個假設,你有一萬塊錢,現在你面前有十個箱子,每個箱子裡有一張紙條。當你打開這個箱子時,你手上的錢會照著紙條上寫的%增值或縮水。好了,現在你一直開箱子,開到了第五個,此時你手上的錢已經變成五萬了。在這個時候,你會選擇收手,還是會繼續開下去呢?如果這錢是你所有的財產,你敢不敢拿這錢繼續賭下去?
之所以會有波段操作這種手法出現,主因就是股價的不可預測性。你或許能從公司的財務營運狀況看出長期的成長,你卻永遠無法預測成長會到多少,也無法預測會不會發生什麼意外讓你一夕之間把錢都賠光。
換言之,長期投資雖然避免了手續費,也避免了再投資的風險,但持有一張股票而不套現的時間越久,風險也將隨之增加。無可置疑的,令人尊敬的巴菲特等投資大師的理論著重穩中求勝,而且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很睿智的作法。不過我想短線投資亦有其可取之處,而且同樣也可以是低風險又高回報的投資。
假設我在一段時間的研究後,找到了一間在未來五年會成長的公司,此時我買入了它的股票,我應該是放著等到五年後收割成果,還是在這五年內不斷地進出套利呢?
之前我拿了一檔股票過去幾年共五百筆的交易資料來作統計分析,發現了它平均每日價格的波動為4.91%,有95%的可能會在4.50~5.32%之間浮動。現在假設我們預知在五年後,股票會增值20倍。此時請先注意一點,股價暴漲是一種exponential growth,可能頭四年都每年5%地漲,一直到第五年才猛地增長了四倍。
如果我們手中持有本金A,每天就賺那波動k%的價差,交易時的手續費為本金的1.5%,52週共260個交易日,賺的錢保留下來不再投入,那麼一年下來的淨利將會是:
淨利 = 五年(年收入 – 年支出) – 本金
Profit = 5[A(0.95)(k)(260) – A(0.015)(260)(2)] – A
Profit = 5(247k – 7.6) A
假設最終增長為二十倍,則長線投資的一年的淨利則為:
Profit = 20A – A(0.015)(2) – A = 18.97A
如果長線投資獲利較高的話,那麼:
18.97A ≧ 5(247k – 7.6) A
K ≦ 0.0461
換言之,當單日價位波動在4.61%以下時,長線投資的獲利將高於不斷地短線進出,而平均波動卻是4.91%。如果說像是微軟,五年增長只有12倍的話,K只要大於3.40%,不斷地短線進出賺得便比長線還多。這還是保守估計,因為賺到的資金並未再被投入,若是賺了以後再加碼,公式將會變成:
Profit = A(1 + 0.95k – 0.015)^1300 – A = A(0.985 + 0.95k)^1300 – A
18.97A ≧ A(0.985 + 0.95k)^1300 – A
K ≦ 0.0182
也就是說,只要波動值高於1.82%,長期累計下來,不斷短線投資的獲利將會遠遠高於長線投資。這代表什麼?如果你用$10000每天買賣股票,只要每天賺進$182,再把錢投進去繼續買賣,連續五年下來,你就能賺進跟長期投資一樣的錢。那麼假設你現在一天賺的是3%呢?你的總資產將會在五年後增加37228792倍,複利的魔力足以讓你在三十歲前成為億萬富翁。
當然,上述所說只是在完美的情況下,由於投資人是無法在一開盤就預測出正確的買賣點來賺那3%的差價,而且當資金變得極大時,你就必須要分散投資在各種不同股票中,因為不可能有人可以一口氣吃掉一億股,那根本就是在買賣整間公司而不是股票。所以說,這是不可能達到的。
上述計算只是為了要證明一件事,短線投資的獲利是存在的,而且風險並沒想像中那麼高。只要你知道長線股票會漲,那麼就算買來短線炒作也無所謂,反正不用怕套牢。買股票的主要問題,在於選對公司,至於短線或長線操作,只是看個人的投資喜好。
那麼,理論上來講,應該還有更保險的投資方式,我認為這必須就產業的生命週期來作考量。以Google的股價為例,在短短一年內,股價增長了400倍,這是由於它是一種新興的網路科技公司,興起的速度很快,但一旦有更好更革命性的科技出現,它的股票也會很快地變成廢紙。這就是為什麼它不斷地多角化經營,趁著資金豐厚之時,迅速地攻擊其他市場,把手伸進不同的產業。如果今天是一支傳統產業股,它就幾乎不可能會有暴漲的情況出現。
換言之,在投資不同產業時,必須要採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在短線與長線的控股手段中不斷交換易位,才能獲得最大的利潤。
註:上述只是個人觀點,我還在實驗當中,等我想出更有價值的理論或是有實驗結果再說唄。
一般來說,一間有潛力成長的公司,可能要花上五年以上的時間,它的股票才能增值到五倍甚至是十倍。很多有潛力的公司,除非上市掛牌的價格低,並且在你買入時價位同樣也很低,在放了很多年後,你賺到的利潤恐怕還不到本金的三倍。當然若是你買到像是微軟這樣的超級潛力股,從1996年到2000年,它的股價增加了12倍,這就另當別論了。
若是你真的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在1990年便買入了微軟,那麼在2000年時,你已經賺了足足60倍。如此驚人的回報,實在是不可思議。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聰明到在1990年便買入,不論中間發生了什麼事,都一直持有手中股票,持有了十年呢?
基本上,買股票跟結婚是兩碼子事。結了婚你得不離不棄地照顧你老婆一輩子,但買股票你只要賺到飽就可以賣掉了。那麼作一個假設,你有一萬塊錢,現在你面前有十個箱子,每個箱子裡有一張紙條。當你打開這個箱子時,你手上的錢會照著紙條上寫的%增值或縮水。好了,現在你一直開箱子,開到了第五個,此時你手上的錢已經變成五萬了。在這個時候,你會選擇收手,還是會繼續開下去呢?如果這錢是你所有的財產,你敢不敢拿這錢繼續賭下去?
之所以會有波段操作這種手法出現,主因就是股價的不可預測性。你或許能從公司的財務營運狀況看出長期的成長,你卻永遠無法預測成長會到多少,也無法預測會不會發生什麼意外讓你一夕之間把錢都賠光。
換言之,長期投資雖然避免了手續費,也避免了再投資的風險,但持有一張股票而不套現的時間越久,風險也將隨之增加。無可置疑的,令人尊敬的巴菲特等投資大師的理論著重穩中求勝,而且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很睿智的作法。不過我想短線投資亦有其可取之處,而且同樣也可以是低風險又高回報的投資。
假設我在一段時間的研究後,找到了一間在未來五年會成長的公司,此時我買入了它的股票,我應該是放著等到五年後收割成果,還是在這五年內不斷地進出套利呢?
之前我拿了一檔股票過去幾年共五百筆的交易資料來作統計分析,發現了它平均每日價格的波動為4.91%,有95%的可能會在4.50~5.32%之間浮動。現在假設我們預知在五年後,股票會增值20倍。此時請先注意一點,股價暴漲是一種exponential growth,可能頭四年都每年5%地漲,一直到第五年才猛地增長了四倍。
如果我們手中持有本金A,每天就賺那波動k%的價差,交易時的手續費為本金的1.5%,52週共260個交易日,賺的錢保留下來不再投入,那麼一年下來的淨利將會是:
淨利 = 五年(年收入 – 年支出) – 本金
Profit = 5[A(0.95)(k)(260) – A(0.015)(260)(2)] – A
Profit = 5(247k – 7.6) A
假設最終增長為二十倍,則長線投資的一年的淨利則為:
Profit = 20A – A(0.015)(2) – A = 18.97A
如果長線投資獲利較高的話,那麼:
18.97A ≧ 5(247k – 7.6) A
K ≦ 0.0461
換言之,當單日價位波動在4.61%以下時,長線投資的獲利將高於不斷地短線進出,而平均波動卻是4.91%。如果說像是微軟,五年增長只有12倍的話,K只要大於3.40%,不斷地短線進出賺得便比長線還多。這還是保守估計,因為賺到的資金並未再被投入,若是賺了以後再加碼,公式將會變成:
Profit = A(1 + 0.95k – 0.015)^1300 – A = A(0.985 + 0.95k)^1300 – A
18.97A ≧ A(0.985 + 0.95k)^1300 – A
K ≦ 0.0182
也就是說,只要波動值高於1.82%,長期累計下來,不斷短線投資的獲利將會遠遠高於長線投資。這代表什麼?如果你用$10000每天買賣股票,只要每天賺進$182,再把錢投進去繼續買賣,連續五年下來,你就能賺進跟長期投資一樣的錢。那麼假設你現在一天賺的是3%呢?你的總資產將會在五年後增加37228792倍,複利的魔力足以讓你在三十歲前成為億萬富翁。
當然,上述所說只是在完美的情況下,由於投資人是無法在一開盤就預測出正確的買賣點來賺那3%的差價,而且當資金變得極大時,你就必須要分散投資在各種不同股票中,因為不可能有人可以一口氣吃掉一億股,那根本就是在買賣整間公司而不是股票。所以說,這是不可能達到的。
上述計算只是為了要證明一件事,短線投資的獲利是存在的,而且風險並沒想像中那麼高。只要你知道長線股票會漲,那麼就算買來短線炒作也無所謂,反正不用怕套牢。買股票的主要問題,在於選對公司,至於短線或長線操作,只是看個人的投資喜好。
那麼,理論上來講,應該還有更保險的投資方式,我認為這必須就產業的生命週期來作考量。以Google的股價為例,在短短一年內,股價增長了400倍,這是由於它是一種新興的網路科技公司,興起的速度很快,但一旦有更好更革命性的科技出現,它的股票也會很快地變成廢紙。這就是為什麼它不斷地多角化經營,趁著資金豐厚之時,迅速地攻擊其他市場,把手伸進不同的產業。如果今天是一支傳統產業股,它就幾乎不可能會有暴漲的情況出現。
換言之,在投資不同產業時,必須要採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在短線與長線的控股手段中不斷交換易位,才能獲得最大的利潤。
註:上述只是個人觀點,我還在實驗當中,等我想出更有價值的理論或是有實驗結果再說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