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天寫點東西,似乎已經變成一種習慣,沒人陪我聊天實在是蠻孤單寂寞的,真懷念過去那段日子啊。也許我該找些事做做來填滿時間,以免整天胡思亂想的,虛擲光陰。說到時間,天空的日記功能還蠻神奇的,它有時間回溯的選項,可以讓你發表十天前的日記。它也有預先發布的功能,可以讓你的文章在設定的時間到了之後自動發表。



我最喜歡的功能應該還是它的密碼功能,它跟MSN的Permission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如何使用它倒是讓我傷透了腦筋。



根據我的想法,如果今天我只想讓某個人看到的話,將文章密碼設為我和那人的出生月日總合是最容易的方式。比如說我的生日是0101,另一人的生日是0202,那就把密碼設為0303。這樣旁人一來不一定知道那人的生日,二來不一定知道我的生日,那麼就不可能讀到文章。不過這就代表他們得要慢慢試過才知道文章是給誰的,有點不大有效率。



相較之下,Permission的設定就沒有這種discrimination的作用,而且也太明顯了。一封人家的Permission,MSN上就無法顯示,直接用URL還要寄request。如果是不熟的朋友就罷了,要是交情還算OK的人,見到肯定會很難過的。只是啊,天曉得是怎麼回事呢~問了也不過是徒傷感情,鼻子摸摸就認了吧。



後來我在想,如果文章是要給兩個人看或是三個人看,甚至是一小群人看,那麼密碼應該要怎麼設呢?這倒是讓我死了一些腦細胞,不過我也想出了兩種辦法,一是利用文章的摘要功能寫出提示,二是曲折地利用MSN Space的Permission。只是,我沒事那麼無聊幹嘛...



除了日記外,好像也沒什麼文章是需要上鎖的。既便是日記,裡頭寫的也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雖然任何一篇要是傳出來的話,會有天下大亂的可能,我甚至還可能會被人亂刀砍死(遠目)。嘿嘿,這密碼就得設得複雜一點,小命重要,小命重要。



可是,我寫出了很好的詩作說...還是留給自己一個人看就好,傳出去太危險。不過為什麼寫給自己看的東西還要放網上呢?因為,這會讓別人看得心癢癢的,有秘密就擺在面前,可是自己怎麼樣都看不到,一定很痛苦吧~哈哈哈~



最近不知怎的,又開始有點煩悶,原因和理由我都知道,只是這必須得靠自己去處理。唔,主導權也不在自己手上,那還有點麻煩,得想個反客為主的方法。



唉,這些日子莫名其妙地越吃越少,原本一餐能吃個一碗,現在大概只吃半碗,可是沒瘦下就是了。來講點比較有營養的東西唄,不然我家印鈔機又不學好了~



「風險越高,收獲越大」不論是投資理財或者是創業守成,回報永遠是與所承擔的風險成正比。現在很流行一門叫作風險管理的學問,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創造風險的獲利價值。何為風險管理?假設今天你的公司要造一條橋...



首先,先將所有可能會出現的意外,全都設想出來:無法按時完工、發生天災、工人死亡、材料商偷工減料...等等。接下來,給予找尋降低這些意外發生的方法,並且評估這些方法所要付出的代價。比如說為了降低工人在建築時的傷亡,特別開設了額外的訓練課程,並且聘請醫護小組,這個課程會使工期延長一周,花費增加五十萬塊。



此時,公司去想如果真的有人死亡了,那它必須要付出一百萬的撫恤金,工人將因士氣低落而延長三個月的工期。那麼為了要將這個風險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公司便可能會選擇先作訓練再開工。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無法確定會不會有員工死亡,如果工程完全順利,訓練的花費和時間就等於多餘的開銷。相對的,若是意外發生,公司的準備措施將能大幅降低損失,這也就是風險管理的主要功能。



假設今天風險是可以量化的,一單位的風險造成五萬收入,現在有十單位的風險,你肯冒就能賺進五十萬。此時,如果你能將十單位的風險變成八單位,那就等於你冒八單位的風險,多賺進了兩單位的風險價值。



我認為,有很多人因為害怕失敗所以在機會來臨時,寧願觀望等待,確定風險變小了以後才肯投入,此時往往早已錯過了最合適的時機。未來雖說是不可預測的,但是風險卻總是可以最小化的。



我問我爹在挑選股票的時候,都是以什麼為標準。他就答道,他都是看本益比、股東持股比例還有過往的歷史價位。投機跟投資的差別就在這裡,它們對於風險的管理完全不相同。投機不管風險如何,純靠運氣;投資則是做足功課,將風險的因素分析得一清二楚後,靠技術與科學去取勝。



有很多人都知道,北韓在美國國慶當天試射了飛彈,試問你在一個月前能夠預知這件事嗎?加國央行兩天前表示將不再升息,在油價重新上揚之後,這個消息夠讓人驚訝了吧。這些無法預見的因素,左右著股票市場的波動,而這些波動就是風險。



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投資性格,我對於風險看得很淡,我也從不害怕失敗。對我來說,失敗只是一種補品,在我汲取教訓,重新站起來後,我會變得更強大,更難以打敗。而不論是市場或是人,就必須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來把我打趴下,總有一天,我就會比它們更強。



我想任何的投資人,都必須要有失敗的打算,還有重新站起來面對挑戰的勇氣。



其實這兩個禮拜,我從市場裡學到了不少東西。當我在挑選股票時,我聽從巴菲特的看法,從來不看本益比或是EPS等無益的數據,我也從不在乎它的走勢圖如何。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這間公司在過去幾年的營收狀況,還有它的員工數量,跟著去它的網站下載它的年報研究。



我想一間公司成長的首要條件,並不是它的財務狀況有多好,而是它的願景。一個好的企業,它賣的不會是商品,它賣的是氣氛是感覺。有很多人提出所謂的品牌學,我覺得那是很本末倒置的說法,應該叫作產品包裝學或是形象學更貼切吧。



假設今天可口可樂改名叫好難喝可樂(笑),他或許在短時間內會因為改名而損失小部分的營業收入,但是當大家都知道可口可樂就是好難喝可樂時,收入便會回來。因為這間公司所要賣的早就已經不是可樂,而是可樂的意義,這個意義藏在品牌之中,所以才會有人認為好的公司賣的是品牌。



如果說一間公司它要賣的僅僅是商品,那它終將被更有效率的公司所取代。其實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學經濟的人都知道,在競爭的市場中,誰的生產成本越低,誰就能活下去,所以最後會使所有現存公司的生產成本都一樣。當你越將課堂上所學去與實際狀況對照,就越會發覺教授說的話一句比一句更狗屁不通(啊,真是粗魯的說法...)。



雖說迄今我還無法確定我的投資概念是否正確,但是在這過程中,我那愛冒險又沒耐性的個性著實讓自己吃了不少虧,以後得要好好改進才行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