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讓我覺得很有趣,但也讓我覺得,寫了這樣文章的教授很不嚴謹。

事實上,之前也讀到一篇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Robert Sheiler寫的有關於GDP股票的事(請見"GDP股票?"),我同樣也認為,這位教授的想法很有趣,但並不存在可行性,至少站在會計師的角度來看是不可行的。

至於這次的陳志武教授鼓吹的是借貸是好事,我只能認同他前半部份的觀點,後半部份就完全無法認同。

哈,看來我跟耶魯大學經濟系一定是苦大仇深。

--------------------------------------------------------------------------------------------
美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志武︰西方借錢花是好事

    小時候,父母都會教我們不能借錢花要“量入為出”,還有就是要多存錢。在中國文化中,借錢總是件很負面的事,透支、負債、欠錢等等是一些貶義詞。或許正因 為此,證券類金融市場在我們的歷史上沒有機會發展,一直受到抑制,金融學更是不能走上正堂。

  這些年我學到,借貸類金融交易原來是, 幫助借方把一次性大的開支平攤到今天和未來許多年月上,讓一次性大開支不至于把個人、企業或者國家壓垮。就像小王買房要120萬元,這種開支的確很大,但 買下之後,不只是今天享受,未來許多年也會享受其好處,所以,通過按揭貸款把這些支付壓力平攤到未來30年,不是讓 “享受”和“成本”在時間上更匹配嗎?這本應該是一件純經濟的正常事情。

  到今天,借貸金融對個人、對家庭、對企業的貢獻,仍然被低估。但是,如果做客觀分析,我們會發現借錢花也可以是好事,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更好的選擇。

  在國家層面,過去我們總認為,國庫真金白銀越多的國家,就越強大;要借錢花的國家,是弱國。沖擊我這種觀念的是下面這段歷史。

  如果我們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國家分成兩組,一組是國庫深藏萬寶的國家,像明朝中國在那時國庫藏銀1,250萬兩(盡管明朝當時快要滅亡)、印度國庫藏金6,200萬塊、土耳其帝國藏金1,600萬塊、日本朝廷存金1,030萬塊;另一組是負債累累的國家,像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各意大利城邦國家。(這裡僅作經濟角度的比較)

  那麼,從400年前到19世紀、20世紀,哪組國家發展得更好呢?當年國庫藏金萬貫的國家,除日本于19世紀後期通過明治維新而改變其命運外,其他的到今天還都是發展中國家,而當時負債累累的卻是今天的發達國家!

  莫非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今天又是外匯儲備數萬億美元,而西方發達國家負債累累,在未來幾個世紀還要重演過去數世紀的歷史?關鍵看中國今後如何利用債券市場以及其他證券市場了,看中國是不是從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因噎廢食、得出“抑制金融創新是上策”的結論了!

  回過頭看,正如我在《治國的金融之道》一文中談到,我們中國人是這麼喜歡存錢,以至於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1842~1848年間朝廷每年的財政盈餘還在1,500萬兩銀子以上,這種年年財政盈餘狀況一直持續到1895年。

  按理說,第一、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的教訓,即使沒有逼著朝廷把未來的收入借過來加快國力發展,也至少使他們願意把收入都花掉搞發展,而不是還想著往國庫存錢!到最後,晚清也像宋朝、明朝末年那樣,戰爭開支和賠款實在太大,在歷來因為不用發債融資而使中國債券市場沒機會發展的狀況下,朝廷無法用債券把那些大支出的壓力平攤到未來。過不了支付壓力這一關,清朝就只好垮台。

   這些歷史不斷引發我對金融的興趣和思考。為什麼借債花錢使西方國家不僅沒垮,反而強大起來?後來我認識到,美國就是近代最好的例子。不只是今天的美國雖 然負債全球第一卻是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立國之初就是靠負債幸存下來,這應該跟中國各朝代的經歷正好相反(中國歷朝之初國庫滿滿,但之後每況愈下,到最後財政危機終結朝代;而美國立國之初就負債累累,之後不斷利用債券市場透支未來,而且還透支越來越多,可是其國力卻越來越強。

--------------------------------------------------------------------------

讀完之後,如果你稍微瞭解明末和清末的歷史,你會發現這位教授的論點其實幼稚的可笑。按照他的說法來看,明清之前的所有國家亡國,多半也是因為沒有發行債券,跟其他事情一點關係也沒有。
甚至,他認為只要發行債券,有錢去支付更多戰爭賠款,國家就不會亡國。

從前我真的會認為只要是教授都是學術界的菁英,但在讀過很多教授發表在報紙上或專欄上的文章後,就不禁會大失所望,其見識不過如此而已。

只要是懂歷史的人都知道,西方的強盛是基於先一步工業化所打造出的基礎。在工業革命和大航海時代,西方國家以強大的生產力為後盾,積極向外掠奪財富為己用,建立一個又一個的殖民地。而藉由奴役這些殖民地,西方國家得到更多的資源,打造出更強大的軍隊,以戰養戰,繼續向外征伐。

中國之所以會輸,不是因為有沒有舉債的關係,而是因為錢都被封建帝王隨意花用,像海軍的軍費會被慈禧太后拿去慶壽一樣。再加上當時人心思變,渴望民主自由,清廷的統治已經不再得人心,全國各地不斷爆發民變。而中國用尚未現代化的軍隊揮舞著馬刀和弓箭,向著用槍砲的現代化西方部隊進攻,怎麼可能會打得贏?

任何一個國家被這樣子折騰,內憂外患不斷,又屢戰屢敗,不得不一直割地賠款。再加上政府昏庸懦弱,想要不亡國是不可能的事,這跟有沒有舉債又有何干?

拿封建專制時代裡的中國去和民主的美國來比,這位陳教授的論點實在令我啼笑皆非。我想,他真的應該重新讀他的PhD,這種荒謬的理論實在令人難以相信是出自一位大學教授之手。照他這樣說,現在的美國人不但不應該為了數兆美金的負債而擔心,更應該再大大地舉債,舉得越多越好才對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