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剛在讀case analysis時,裡頭寫著某股東有30%的股份,其餘70%的股份在上市後被數萬投資者瓜分。這讓我突然想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一人一票,究竟是不是合理的民主機制?"

假設現在有一個超級富豪,他每年繳的稅相當等於國庫每年95%的稅收。也就是說,不管是國防、教育、環保等等各項政府花出去的錢,有95%都是他付的。但在投票時,他的票跟其他的2,300萬票一樣,並沒有比較金貴,這樣對他來說公平嗎?錢幾乎全部都是他出的呢!

換言之,為什麼街上的流民乞丐,他們沒有貢獻任何的GDP或是稅金,相反的還要我們付錢去照顧他們,他們的票跟我們的票比重一模一樣呢?

好,有人會說人皆生而平等,但大家都知道那是鬼話連篇。人皆生而不平等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有賢就有愚,有富就有貧,人是永遠不可能平等,人與人之間的階級永遠存在,就算嘴上不承認也沒用。

那麼,這樣的民主制度,為什麼是合理的呢?

退一萬步來說,一個在田裡作了大半輩子,大字不識半個的老農夫,他能真正瞭解國政,並且投出正確的一票嗎?

為什麼每一票的價值都一樣?

想了很久,但我始終無法理解...

所以,我就在想,要是要公平的話,我們就按照每個人貢獻的GDP比重,或者是繳納的稅金比重來判斷每個人的票有多少價值。

假設你繳的稅金等於1%GDP,路人甲繳的稅金等於5%GDP,那他的一票就等於你的五票。

要是我們採用這樣的民主制度,最終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路人甲肯定會選擇所有對他有利的政策,像是收入低於30萬的人,要繳90%的稅;收入高於50萬的人,只要繳5%的稅。然後他就能累積更多的財富,下一次他的GDP貢獻又更高,就能擁有更大的權力。這樣的制度最終會因為貧富不均而造成政府崩塌,是不可能施行的。

那好吧,假設收入高的人,學歷大都也比較高,就按學歷來評定每一票的價值。但這樣的作法又不合理,說不定高學歷的人就擬法:"父母學歷需在大專以上,子女才可進大學讀書。"

這樣的話,低學歷的人永遠爬不上去,高學歷的人制定規則剝削低學歷的人,最終整個國家就會變得烏煙瘴氣。

換言之,似乎一人一票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制度,與人皆生而平等什麼鬼扯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想,合理的民主制度應該與一人幾票無關吧。

要是有人收入低,政府就應該想辦法提高他們的收入;要是有人學歷低,政府就應該想辦法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藉由資源的重新分配來讓個別人民之間的差異降低,只有這樣才能長時間維持社會的穩定。

這就跟賭場一樣,一邊下的注多了,莊家就要降低它的賠率;反之,則應該提高它的賠率。只有讓雙方維持在勢均力敵的平衡下,才能擺脫掉莊家賠錢的風險。

極權社會之所以不穩定,就在於資源都掌握在一小群的利益團體手中。當大多數的人的利益被剝奪後,就會群起反抗,造成嚴重的社會動蕩,直到出現下一個平衡為止。

事實上,歷史上不斷的改朝換代,應該也是同樣的原因。皇室和貴族不斷制定對自己有利的制度,一來避免平民上位,二來從平民手上奪走更多的資源,最終百姓不堪重荷,造反舉義。上位者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壓制這樣的反彈,平衡就會徹底被打破,否則百姓就只能繼續忍受剝削。

因此,民主是一種避險制度。

民主社會的主要目的,不是什麼"民有、民治、民享",而是在於盡量讓每個人都有相近的財富水準。和共產社會最大的不同,在於民主社會是讓"市場機制"去調控財富分配,但共產社會是"人為調控"。

那麼,資本主義能不能達到同樣的目的呢?

應該是不行的,在資本主義下,雖然每個人都擁有隨意使用個人資產的權利,不像共產主義一樣,所有生產資本的工具都不屬於個人所有。但只要人有差異性,資本主義最終還是會拉大貧富不均。這就跟你把所有的錢都交給巴菲特去管,跟把所有錢都交給倒垃圾的李二狗去管一樣,結果絕對完全不同。

所以,單純的資本主義最終仍舊會造成社會崩潰,只有依賴民主制度才能調整資本主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如果我們將同樣的道理應用在商業上,一個社會要是沒有任何的中小企業,僅有大企業存在,這對社會穩定是好是壞?

像南韓跟日本,大型的財閥官商勾結,現代跟三星霸佔了大量的就業市場,掌控了無數人的生計,這樣的商業極權,對於國家發展是否真的有好處?

那麼,台灣的鴻海、台積電、宏碁等等呢?

而在這次的金融海嘯中,美國那些大到不能倒的美銀、花旗、AIG等等,要是它們的規模一開始就受到限制,能不能避免這次的危機?

看來得要去找些數據,分析中小企業與GDP、就業率等等的correlation才能作判斷了...

ps. 我還真是憂國憂民啊!應該回台灣選總統才對。(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悠然 的頭像
    悠然

    悠然人生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