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到底ECFA是什麼?

我google了很久,始終搞不清楚,所以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大家在台灣吵來吵去,好像世界末日一樣。我知道這是一種類似FTA的協議,但到底ECFA的內容包含了什麼,有人可以告訴我嗎?

如果大家都不知道裡頭的協議內容,那請問大家究竟在吵什麼?

一般來說,自由貿易協定不外乎取消關稅、開放市場、允許人才與資金相互流動等等,這些怎麼看都不是壞事。特別是對台灣來說,既缺乏邦交國,又沒有多少天然資源,只能以高科技和商貿作為國家發展根本。

讀了多年的經濟、金融、會計,我相信自由貿易永遠是對國家最好的選擇。短期或許會有陣痛,但長期對整個國家的發展是有利的。只要能夠作好過渡時期的配套措施,經貿開放越自由越好。

有很多人對於開放市場感到惶恐不安,特別是對中國這樣的巨獸開放市場,勢必會造成產業外流、失業率上升、平均薪資下降等問題。

關於這一點,我可以向各位打包票,這些問題"全部都會發生"!絕對無法避免!

是的,只要台灣對中國開放市場,大家的薪水都會變少,失去工作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但是,為了國家的長期競爭力,這是必須要做的事,就跟政府債台高築時,必須要冒天下之大不諱加稅一樣。

我不曉得ECFA的詳細內容,所以我也不能確定這紙協議是好是壞,但我可以告訴各位自由貿易的好處和壞處,讓大家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

經濟學上有所謂的Comparative Advantage,也就是"比較優勢",當一個國家生產某物的成本低於他國時,該項物品便俱有比較優勢。

比方說,台灣生產一部筆記本只要$3,000,而大陸生產一部要$10,000,那麼台灣便擁有筆記本的比較優勢。而台灣生產一輛車要$500,000,大陸生產只要$200,000,則大陸擁有生產車子的比較優勢。

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每個國家都應該專注生產本身俱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再將它賣往他國,這樣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因此,台灣應該瘋狂地生產筆記本,放棄生產車子,然後把所有筆記本賣到大陸。相對的,大陸應該放棄生產筆記本,瘋狂生產車子,再賣到台灣。

藉由這樣的方式,雙方的國民都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商品。大陸可以用低於$10,000的價格買筆記本,台灣可以用低於$500,000的價格買車,大家都會有好處。

但是,現實世界沒有那麼完美,因為有很多因素包括政治、國家安全、國內經濟狀況等等,會影響到自由貿易。比方說,你敢放棄自己生產武器,全面改用大陸生產的便宜軍備作為我國國軍的裝備嗎?

同樣的,有些國家的產業處於剛起步的階段,尚無力與他國競爭。若是貿然開放市場,這個剛萌芽的新產業很快會被外國來的競爭者打垮,扼殺於搖籃之中。

因此,為了要"保護"本國的某些產業,政府會拒絕開放市場,並且利用課徵關稅或是補助國內產業來提升國內產業對外的競爭力。

以關稅為例,台灣政府為了要保護台灣車不被便宜的大陸車搶走市場,決定對每輛大陸車課徵150%的關稅。也就是說,原本大陸生產的車是$200,000,但進了台灣市場,就得再加付$300,000的稅金,剛好跟台灣車$500,000的生產成本一樣。

相對的,台灣政府也可以補助台灣車的生產,給每輛台灣車補助$300,000,讓台灣車的成本變成$200,000,足以跟大陸車的成本競爭。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經貿手段可以限制商品、資金、人才的相互流動,以達成保護國內產業的目標。

對許多人來說,保護國內產業等於保護自己的飯碗,所以他們反對市場開放,反對自由競爭。但對大部份的人來說,自由貿易卻是利多於弊。

假設產品質量相同,開始大陸車進口會迫使台灣車的生產商降價到足以與大陸車匹敵的地步,否則就沒人會買貴上$300,000的台灣車。對台灣人來說,他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一樣的東西,藉由市場的競爭,生產商將不再能主宰市場價格。但對於汽車工人來說,這代表減薪、裁員、工廠倒閉等等。

那麼這樣是好是壞?

保護產業,全國受害;開放市場,產業受害。所以政府必須要通盤考慮,權衡利弊,並且提出配套方案來加強該產業的競爭力,或是協助這些可能失去工作的人再訓練和再就業。

如果政府不能做好這些事,就貿然地開放市場,這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不負責任,也是官員嚴重的瀆職。

假設藉由進口大陸車,台灣人在購車上每年可以省下50億元,但受到傷害的台灣汽車產業,卻要遭受每年20億元的損失。那麼台灣就應該開放進口,並且利用多賺到的30億元去幫助受傷的汽車產業,讓它變得更有競爭力,把生產成本逐漸壓到和大陸相近的水準。

過了十年後,或許台灣車的生產成本就跟大陸車一樣,而台灣人購車也不用再像從前一樣得花$500,000。

相對的,如果你選擇了保護市場,台灣的汽車產業就會繼續無所作為。過了十年後,你還是得花$500,000,你願意嗎?

有很多人反對自由貿易,因為他們是保護主義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會告訴你,一旦自己的產業被迫關門,上下游連帶受損的廠商同樣也得關門大吉,最後是大家一起失業。

事實是,所有相關產業都會受損傷,缺乏競爭力的產業會關門大吉。聽起來很可怕,但並不真的是那麼回事。

在商業的世界裡,強者吞併弱者,然後不斷地壯大。而讓它們壯大的資本之一,就是比同業更低的生產價格。因此即便是不採保護主義,不俱競爭力的公司也將會被國內同業給吃掉。

公司照樣會倒閉,員工照樣會失業。差別只在於開放市場會縮短這樣的進程,讓十年後會倒閉的公司在三年內全都倒光光。

請別忘了,保住這些公司,等於是在從你的荷包裡掏錢。

你日常生活所需的花費,就是在養這些受政府保護的公司。你原本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去買3C產品、去買車、去買傢俱、去買一切你所能想到的東西。但政府不開放市場,世界上的便宜貨進不來台灣,所以你得要花更多錢去養這些國內企業。

如果這些國內企業真的俱有競爭力,真的能提供最便宜的商品,為什麼它們要怕外國的企業進入台灣競爭呢?

有很多人會對外國的超低人力成本感到畏懼,認為本國的廠商在人力成本上贏不過對方,必須要將產業外移,或是降低國內的工資。

是的,這些都會發生!絕對無可避免!

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這背後的經濟問題,才能瞭解為什麼這樣的問題會發生,要怎麼樣在享受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時,也避免自由貿易帶來的衝擊。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如果每天能住豪宅、開名車、吃魚翅燕窩、領數十萬的月薪,你會願意住十坪的小公寓、開十年前出產的N手車、每天吃泡麵,然後領兩萬二的月薪嗎?

如果你不願意,為什麼你認為大陸人會很開心地領一年幾千人民幣的年薪呢?

事實是,大陸人也不願意過那樣的生活,他們也都想過上好日子。之所以要忍受低薪,不是因為國外的薪資太高,而是因為中國國內的薪資太低。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大陸的市場尚未成熟,人民並沒有足夠的財富像其他已開發國家那樣花費。而市場小,生產成本就會變高,產業競爭力就會降低,公司就必須要壓低人力成本。最終,大陸人的年薪遠低於台灣人的水準。

一旦大陸的市場發展到像台灣一樣的水準,大陸的平均薪資也會提高到台灣人的水準,但這並不是一蹴可及的過程,需要花上數十年的時間才行。

讓大陸市場成熟,對台灣人有什麼好處?

有!台灣人可以買到更便宜的東西,大家手上能有更多的閒錢。而隨著大陸市場的成熟,台灣人才也有更大的流動性。在國內人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台灣老闆必須要付你更多錢,否則你就跳槽到大陸去。

開放市場,不是為了要讓大家的生活越過越糟,也不是為了要讓大家都失業。相反的,是要把這塊餅作大,讓大家都能得到更多的利益,過更好的生活。

試想,原本大陸買得起筆記本的只有1億人,在我們開放市場後,大陸的市場也隨著自由貿易而成熟,買得起筆記本的或許就暴增到5億人。這樣台灣擁有比較優勢的筆記本生產,就能從1億人的市場擴大到5億人,所有該產業的上下游廠商都能因此獲利,並且招募更多的人才,提高就業率和薪資水準。

這些都不是短期能見到的好處,但長期來看,自由貿易最終能帶來的獲利會遠勝於閉關鎖國。

事實上,我們都應該要明白一件事,新的工作、新的產業,會隨著自由貿易和市場開放不斷地產生。老舊的企業往往很難再發出新芽,就像發明Windows是微軟,但微軟卻沒能發明Google跟Yahoo,所以我們需要自由市場、需要競爭。

IBM發明了全世界第一部個人電腦,然後整個科技產業開始發展,諸如MircroSoft、Apple、Intel、AMD、HP、Dell等公司,瘋狂地搶進科技產業。但這還沒完,有了硬體,大家開始需要軟體,像是Adobe、Sun,還有許多專業的軟體商也來了。

然後,我們有了網路。

於是有了Netscape,有了Yahoo,有了Google,有了Amazon,有了eBay。再來呢,我們需要網路社群,所以出現了Facebook,還有Twitter,還有MSN跟Skype。

我們還需要能上網的手機,需要WiFi,需要Bluetooth。所以我們有了RIM,有了HTC,有了Sony Ericsson,有了Nokia,還有很多人都愛用的iPhone。

回到五十年前,有人能想像到會有這些美妙的東西嗎?

而在今天,當我們看著未來時,我們能預知還會出現什麼更新的科技,更新的產業嗎?

經濟的發展便是這樣的。

新科技和新產業不斷地出現,製造出更多新的工作機會。而舊產業逐漸成熟,生產成本變得越來越低,所需的人力也越來越少,這些都不是壞事。

我們都必須要跟隨著時代的潮流走,不能龜縮在保護主義中。要是每一個國家都不開放市場,都不自由貿易,這些科技就不可能普及,人類的生活也不會像現在那樣便利。

別忘了,在五十年前,這些公司大都還不知道身在何方,也沒人知道軟體設計師、網路工程師,甚至是線上遊戲的開發商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是一個屬於知識與創新的年代,所以我們必須要不斷地update自己,而不是藉由保護主義來讓自己不思進取。沒有人喜歡進修,但這個時代迫使我們都必須要隨時充電,否則哪天某個非洲人就會搶了自己的飯碗。

我們必須要以整個世界作為舞台,不能僅僅侷限於台灣的小小市場中,才能享受自由貿易所帶來的成果。

而隨著自由的經貿發展,人民對於資訊的需求,對於自由民主的需求也將逐漸抬頭。對於那些有著諸多限制的共產主義國家來說,最終勢必也要走向民主。

對我們台灣來說,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比起動不動就文攻武嚇的中國,無疑更加安全,也更加值得信賴。

我不知道ECFA裡有什麼,也不能告訴你該不該簽,所以請以自己的智慧去判斷。

我只能告訴你,這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所以開放市場也一定會有好處和壞處。你必須要用一部分的利益去交換另一部份的利益,不可能吃霸王餐。

而自由貿易,最終將鏟平所有的關稅壁壘,讓商品、人才、資金能自由地流通,這是必須的趨勢,也是無可避免的一步。

與其繼續追尋保護主義,還不如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這已經是一個新的時代,不是過去那種在同一家公司窩一輩子,等著領退休金的時代。

你必須要變強,你必須要面臨來自全世界數百萬、數千萬、數億人的競爭。想要活下去,想要過得比別人更好,那就變強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