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200912281638117382138112.jpg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有很多人以為,這是孔子自己一生的寫照,但事實上,這是當年孔子開補習班時的收費標準。

束脩15條是基本入學的學費;繳束脩三十條可以站著聽課;繳束脩四十條可以問孔子問題,求他解惑,是為"不惑";繳束脩五十條孔子會告訴你明天考試的命題,是為"知天命";繳束脩六十條,考試時孔子會在你耳邊提點答案,讓你考試順利,是為"耳順";繳束脩七十條,你愛來不來都無所謂,只要不明目張膽地犯校規,就算考試當掉也絕對All Pass,是為"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是的,你們沒猜錯,我剛剛看了周潤發和周迅演的孔子。我認為,這是一部可以媲美300壯士的大片,因為它有傳揚於歷史多年的72光棍。

基本上,這是一部描寫孔子生平的事,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不得志的老頭帶領著一群被唬弄的小毛頭離家出走的故事。雖然大家都說孔先生是萬世師表,不過事實是,他就是剛好學生比較多而已,再加上幾百年後,他有一個超優的門人董仲舒。

由於這部片子只是單純地敘說孔子生平,也沒什麼有趣的地方,我決定來說一些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

首先,我們先從孔子的出生開始說起。

孔子的爹叫作叔梁紇(音:何),他爹有一個很厲害的本事,就是生女兒。或許是因為叔梁紇住在高度輻射污染的地區,所以不管他再怎麼生,還是只能生出女兒,而且還一連生了九個。所以他決定多娶個小妾,說不定能生個兒子出來。這次他成功了,生了個腳有殘疾的兒子。

對此,叔梁紇感到十分的不滿。在他老人家72歲的時候,他娶了一個18歲的少女顏徵在,終於成功地生下了基因突變的孔子。

站在醫學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叔梁紇先生居住的地方一定是受到輻射或重金屬污染。

就現代科學研究顯示,長時間打電腦的男人,日後容易生女兒。古代沒有電腦,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居住的地方受到放射線、電磁波等的長期干擾,否則不可能會生下那麼多可愛的女兒。當然,也不排除是他個人的基因問題。

那麼,為什麼說孔子基因突變呢?

雖然說古代人的身高普遍比現代人高上10公分以上,一般180的身高是很常見的事,但孔先生很不平凡地達到了220公分的境界!

孔子小時候家裡很窮,所以他會很多亂七八糟的雜事,不像後人那般”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因此,他的童年註定是不凡的。

事實上,他應該也是辦家家酒的創始人之一,只不過他玩得更高級一點。平常沒事的時候,他喜歡拿一些祭祀用的禮器來擺弄,模彷大人們行禮。

孔子19歲的時候就加入了當時魯國的三大家族企業之一─季孫氏家族,作起了倉儲人員。雖然他的第一份工作不怎麼體面,薪水大概也不怎麼高,但這並不能澆熄他渴望成為CEO的夢想。不過由於成家才能立業,他決定先娶老婆後,再努力地打拼自己的事業,便娶了來自宋國的亓(音:騎)官氏,成就了一段異國婚姻。

是的,孔子就是一個那麼不凡的人,不但有著和姚明一樣的身高,還愛玩扮家家酒,同時又勇於擺脫傳統的束縛,勇敢地追求他的愛情,終於娶了一個外籍新娘回家。

當我們許多人都剛大學畢業,正在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孔子在23歲時,就已經開創了補教業,並且收了許多學生。但他不因此而自滿,還是不斷地學習。向當時知名的賢人名士,如郯子、老子、師襄子、萇弘等學習各種不同的學問。

在30歲的時候,孔先生終於神功大成,悟出了傳唱千年的儒家心法。躊躇滿志的孔子就此立下大志:"我要把我的補習班開遍全中國!"

仁義的孔子因為長年作倉儲,卻遲遲無法被拔擢,再加上他心高氣盛,在35歲那一年,便決定要跳槽到齊國。但這卻是他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因為他真的得到了齊國國君景公的賞識。

不過,當時的國相晏子或許是看不慣孔子他自己的身高只到孔子的腰,或許是認為孔子這個人只會吹噓,一點都不務實,便阻止了景公對孔子的重用。

後來,孔子可能因為不懂得作人,被齊國的同事們所討厭,只得灰溜溜地逃回魯國。

不過,有了在齊國的工作經驗後,魯國國君定公對他頗為賞識,便決定要封他作市長。終於,在51歲時,孔子成了中都市市長!

但這並不是他最榮耀的時刻,官運來了擋也擋不住。孔子一年三遷,從中都市市長升到了內政部部長(司空,管營建和土木),然後又升到了法務部部長(大司寇)。

就在這時,他的前老闆齊景公邀他的現任老闆魯定公在夾谷開高峰會,曾在齊國工作過,有內線消息的孔子當然就跟著老闆一起出差去了。

而孔子這次出差的表現實在是可圈可點,一口氣在談判桌上拿走了齊國的三座城池,讓齊景公心裡不禁大罵:"孔仲尼你這吃裡扒外的東西,拿了我們的商業機密還反過來倒打我們一耙!"

孔子會在乎他的前老闆怎麼想嗎?當然不會,前老闆又不會給他升職加薪,賣點它家的商業機密給現在的老闆才是正道啊!

不用說,魯定公對孔子的表現非常滿意!

於是在孔子的倡議下,決定要削弱國內三大家族企業的實力,讓老闆能掌握更大的經濟和軍政力量。事實上,這或許是孔子對於當初被季孫家族扔去管倉庫的報復,要知道有才華的人通常都很小鼻小眼,恩怨分明。

正所謂"君子報仇,三年不晚;女子報仇,從早到晚。",孔子無疑是個君子,所以當初管倉庫的侮辱,他肯定要對季孫家族開刀的。因此,他抬出了"墮三都"的提案,就是把三大家族封地的城牆都給拆了。

沒錯!把你家的門給拆了,再也沒有比這個更能羞辱人的方法了!

但是他不能落人口實,就決定先拆三大家族中的叔孫家,再去拆他最想拆的季孫家,至於最後的那一家,他沒能拆成。反正季孫家的門給他拆了,他也已經心滿意足了。

齊人見到這事,開始緊張了:"天啊!孔子連當初季孫家讓他作倉儲都不放過,我們齊國炒過他魷魚,等過些日子他豈不是要帶兵殺上來報仇了嗎!?"

雖然齊國也不怕孔子,要知道拿破崙那矮子可以橫掃歐洲,曹操那矮子可以追得劉備抱頭鼠竄、孫權俯首稱臣,矮子可沒一個是弱者,齊國矮子晏嬰同樣也不是吃素的。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早點把孔子趕走吧。

於是齊國送了一堆美女給魯定公,吹吹枕頭風。然後魯定公可能是天蠍座的(因為天蠍座最聽老婆的話),就隨便找了個經濟不景氣,要精簡人力的理由,把孔子給炒了。

這時,孔子終於面臨了他人生最大的危機!!

中年失業!!

年近六十的孔子,就在快要退休的時候被炒魷魚,什麼退休金之類的福利,自然是想都不用想了。對此深受打擊的他,終於意識到"出來打工的,遲早要被炒"的道理,無奈為時已晚。

可是孔子如此不凡的人,怎麼可以因此放棄呢!?

就算不能從政,他還是可以繼續開補習班的!

於是,他想到了過去那個"我要把我的補習班開遍全中國!"的夢想,在近六十歲的高齡,拋開了自己的老婆小孩,開始了漫長的周遊列國。事實上,這也有可能是擔心留在魯國會遭到三大家族的報復,打工的遲早要被炒,出來混的,也遲早要還。

就這樣,孔子帶著他無數的門人學生,正式地開始了他的補教事業。

無奈他的運氣似乎被用光了,一路上諸事不順。

到衛國的時候,他被當作是魯國人陽虎。要知道這陽虎長得跟孔子很像,所以從前就很愛欺負孔子,常常搶他的棒棒糖之類的(詳情請見周星馳的功夫)。因此孔子的徒弟聽到這話,無不氣炸了,子路更是挽起袖子準備要"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不過孔子見對方人多勢眾,咬咬牙忍了。

衛國的靈公對於孔子很有興趣,決定要給孔子相同的待遇,留他在衛國打工,說不定可以挖到齊國跟魯國的商業機密,然後奪取他們的佔有率。可是做沒多久,就有人給孔子進讒言,孔子在魯國被枕頭風嚇壞了,聽到風聲連忙捲舖蓋走人。

有人告訴孔子,想要在衛國混,就得要先拜衛靈公的小老婆南子小姐的碼頭。孔子是個正人君子,豈能跟個女人低頭呢?於是便當面謝絕。可是,私底下還是偷偷地打通關節,想要跟南子桑見上一面。

想要在衛國混下去的孔子,對南子桑恭敬得不得了。低頭俯地,連正眼都不敢看南子小姐一眼。這下子南子也不大好意思,想說這麼一位老先生給自己又跪又拜的,只得還了個禮。

回去後,孔子越想越是不忿:"我都半隻腳踏進棺材了,幹嘛還得在個小女孩面前裝孫子!?"於是便把此事引為生平大恥,隨便找了個衛靈公好色不好德的理由,帶著弟子們離開這個鬼地方。

接下來在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由於孔子在衛國跟個女人拜碼頭的消息已經傳出去,道上的兄弟們對他很不感冒,紛紛揚言要是他敢來,就要給他好看。

在宋時,孔子口無遮攔地罵了宋國國防部長(大司馬)垣魋(音:頹)是個笨蛋。於是垣魋帶了人要找場子,無奈孔子的幾個弟子武功都不錯,垣魋也擔心宋國國君景公會不高興,所以就燒了幾家店,砍了孔子在樹下講學的樹,便把孔子趕走了。

但在陳蔡就沒那麼好運了,聽說孔子要來,陳和蔡的官員們一個比一個更不爽,要是跟孔子這種人作同事,甚至成了他的下屬,那是多沒面子的事啊!於是就把孔子一行人圍在荒郊野外,要他們往哪來就往哪去。如果不走的話,就殺光他們!

孔子一路走來受了那麼多欺負,這下真的火大了,心裡想著:"好嘛!要我走,我就偏在這裡留著!看你的軍糧先吃完還是咱們先餓死!老子我就算吃樹皮草根,也跟你們耗上了!要打架老子也不怕你,我的學生們個個武功高強,包你來一個死一個,來兩個死一雙!"

這一困就是七天,孔子的弟子們怎麼勸都勸不動他,只得跟著一塊兒挨餓。大家越來越不滿孔子的老頑固,偏偏孔子仍是一副"我是老師,你奈我何?"的樣子。最後子貢偷溜去楚國求援,也不知道是怎麼唬弄住了楚昭王,才出面講和。

在經歷了那麼多劫難後,孔子看著跟隨自己的弟子們,終於良心發現了!

是啊!我背叛了魯國,到處跳槽,是為不忠;我沒能每年到父母和祖先靈前祭拜,是為不孝;我丟下我的老婆小孩,自己跑出去環遊世界,是為不仁;我連累了我眾多弟子拋妻棄子,不顧父母家人,隨著我到各國涉險,還多次差點連命都丟掉,是為不義。

這樣的我,有什麼資格去宣揚忠孝仁義呢!?有什麼資格去宣揚禮樂教化呢!?

頓悟了的孔子決定要痛改前非,重回故鄉魯國。從此不願再仕官,專心地從事教育工作,沒事就整理古籍等等,希望能夠為自己過去數十年的錯誤贖罪。

五年後,孔子去逝,享年七十三歲。

而孔子的再傳弟子們,也將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論語,傳遍了天下。

但是,還有一個秘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

古代的君子需要懂得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為弓術,御為駕車技術。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孔子是受過古代FBI訓練的,他能夠在高速行駛的戰車上與敵人飛車追逐,還能一邊放箭,百發百中。

所以,孔子本身就有極為高明的武功,有著百步穿楊的箭術,否則他又怎麼敢帶著一群人在到處都有盜匪的亂世中周遊列國呢?

很多人都以為論語是傳承儒家思想的大作,但其實裡頭還藏著孔子恃之周遊列國的絕世武技。精曉這門絕世武技的72位儒家弟子,則被稱為七十二賢人。而後世所流傳下來的八佾舞,其實內藏了七十二賢人的劍陣精要,每八人為一列,劍勢連綿不絕,所向披靡。

然而原本八九七十二人組成的劍陣,因為最後一列的八人乃是強絕天下的大殺招,孔子受老子影響,認為上天有好生之德。便決定僅用八八六十四人足矣,留那一線生機予入陣之人。這套劍陣後來被傳到天竺,被天竺僧人塗改得面目全非,硬生生地被拆作四份,從七十二人的劍陣變成十八羅漢陣。

更離譜的是,後來天竺僧人達摩還將七十二賢人的武功藏頭去尾,自稱"七十二絕藝",又傳回了中土少林寺。

昔年孔子被圍於陳蔡時,困守一間空屋。僅憑手下數十名弟子,便能在對方成千上萬的大軍圍攻下硬撐七天七夜,靠的就是這八佾劍陣。而子貢能單槍匹馬殺出重圍向楚國求援,靠的就是孔聖所授的這門絕世武功!

七十二賢人中,武功最強者當屬孔子的得意弟子顏回。

顏回的修練方式極為刻苦,據論語記載,孔聖說顏回:"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意思是,顏回不但只吃粗劣的食物,每天都吃很少,只肯喝水,為的正是要保持體態輕盈,讓出劍時能快如閃電。而顏回沉迷於內功修練,每天都彎著手臂作枕,刻苦運功。為了修練成"仁",顏回放棄了學習較為簡單的義(乂),更無視於可以輕易到手的富貴。

這樣的苦練是有代價的!

顏回能"不二過",也就是說,同一招武功對他使第二次是沒用的。孔子也曾稱讚顏回"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代表顏回出劍速度之快和武功之高。

別人出一劍,顏回便能瞬間還對方三劍;別人出一招,顏回便能瞬間想出十種破法。

而天才劍客顏回的武技,分別被後人傳往北方和南方。

傳到北地的"不二過"和"舉一反三",被鮮卑族的慕容家學去了,練成了一套"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斗轉星移。

傳到南地的"聞一知十",則被某不知名的小家族習去,但傳到數百年後,卻遺失了其中一招,因此被後人稱為獨孤九劍。

事實上,這門武技的中心思想,就是個"仁"字!

"仁"者,"人"和"二"也。也就是說,用至剛至強的一刀把人砍成兩段!

後來亞聖更進一步地將"仁"發揚成"乂",只是後代誤解成"義"。

"乂"者,兩刀四段也!

孔聖的一刀兩斷太過艱深,因此孟聖便將這一刀分為了兩刀,以利儒門弟子學習。

但到了北宋,朱子認為孔聖的武功太過凶狠霸道,便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慾"。也就是說,我們要遵循天命,少殺生,以後還是不要一刀兩斷,閹了就可以了。

南宋儒門的最後一位武林高手文天祥對前朝的朱子學說感到十分不滿,並認為朱子的說法悖離了孔孟之道。

文先生曾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乂)。唯其義(乂)盡,所以仁至。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意思是,"孔子的武技是一刀將人砍成兩段,但孟子的武技則是兩刀砍成四段。只有將亞聖兩刀四段的武功練到極致,才掌握孔聖一刀兩斷的精髓!但從我死後,孔孟之道就此失傳,我又怎能無愧?"

到了明朝,大儒王守仁終於見不慣偽儒們每天"存天理,去人慾"的嘴臉,便開始提倡回歸孔孟武道。對於朱子的知先行後,王守仁感到非常不滿,他認為如果你知道一刀兩斷才是正道,為什麼不行正道,反而只去人慾呢?

因此,王守仁主張"知行合一",並提出"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也就是說,孔孟武道的精華,旨在煉心。一理通則百理通,則世上萬事萬物,就無一不能一刀兩斷。只有這樣的劍法,才能稱得上是無堅不摧!

而王守仁,也是這世上最後一個精曉孔孟武道之人。從那之後,世上再無人能使出當年孔子縱橫列國的絕世奧義"真‧仁劍式"。

事實上,後世的人對於論語也多有誤傳。

比方說,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要是有人敢虧我,對我油嘴滑舌的,我就把他砍成兩段"。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意思是,"如果不把人砍成兩段,怎麼算得上是有禮貌呢?如果不把人砍成兩段,又怎麼會快樂呢?"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意思是,"要把人砍成兩半的時候,不能讓老師先砍。"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意思是,"凡我儒家志士要砍人前,必須要抱著有去無生的犧牲精神出刀,才能達到劍道的至高境界,把人的身體劈成兩段。"

儒家思想也傳到了台灣和日本: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意思是,"只有把人砍成兩段,才能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後被霹靂布袋戲的佛劍分說引用成"殺生為救生,斬業先斬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意思是,"我的志向是把所有壞人都砍成兩段,洗淨世上所有的罪惡。"(後被神劍闖江湖的齋藤一引用成"惡即斬")

子曰:「道二: 仁與不仁而已。」,意思是,"劍法只有兩種:把人砍成兩半,和不把人砍成兩半。"(後被楚留香的對頭天楓十四郎研究出"迎風一刀斬")

而藏在論語中的秘密尚不僅如此,像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的是在砍人前,要先找把好刀。而"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指的是我儒家弟子到處都有,要砍人時只要舉刀一招,四海之內所有儒家子弟都會來幫忙砍人。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無怪乎宋朝的趙普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只要你能學成整部論語的絕世武功,就算要統一天下也絕非難事!

壯哉!孔子!萬世師表,一代宗師!

ps. 對儒家武學想要有更進一步瞭解的人,請參訪雅瑪文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