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覺得 台灣真的變得好奇怪

最近因為發消費券 所以一堆商家都開始在促銷
就連消費就送千萬豪宅 百萬名車這種噱頭都跑出來了

現在呢~ 鈔票反而不比消費券值錢
$3,600的消費券可以買到4k以上的東西 但現金反而就不行
難道沒有人覺得 這種作法實在有點荒謬嗎?

而身為政府 卻不斷地鼓勵民眾消費?? 我無法理解........=.="

我瞭解所謂的乘數作用 這是金融體系運作的基本原理之一
可是我認為 消費券的政策是徹頭徹尾的愚蠢 完全經不起考驗的政策

首先先看它的乘數效用 它的意思是 錢經由不斷地流通來增加價值

政府給我$1,000 我用$1,000買電腦
電腦商賺了錢 又用$700去買手機
手機商賺了錢 又用$300去買電話...etc

也就是說 $1,000到了我手上 在不斷地經手後
發揮了超過$2,000的消費能力: 手機+電腦+電話

基於這個理論 政府也就認為 發了十億元
可以創造百億以上的價值 創造百億以上的商機

聽起來很美好 可是事實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如今的金融危機 有很大程度上都是所謂的"乘數效應"所造成的
不過我們金融界是用另外一個名稱 叫作"槓桿" 也就是leverage

現在假設你有$1,000 你用它去了100股花旗的股票
跟著 再用這些股票跟銀行抵押 借了$2,000 再去買100股摩根大通的股票
同樣的 以這些股票作抵押 借了$4,000...etc
這樣的cycle一直下去 理論上來講 你可以借到幾百萬塊錢

那麼 如果忽然之間 股票大跌 你一口氣賠了10萬
一開始只有$1,000的你 真的付得出來嗎?

消費券也是同樣的道理 $1,000真的有辦法買到$5,000的東西嗎?

與金融槓桿不同的地方在於 經濟上的乘數效應是一種假象
為什麼當電腦商賣給我電腦 賺了$1,000後 只有能力拿$500去消費?
為什麼當手機商賣給電腦商手機 賺了$500後 只能拿$100去消費?

答案很簡單 因為生產需要成本
假設所有的商家 全部都以成本價來賣東西
所謂的乘數效應 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之所以有乘數效應 是因為我們買東西"買貴了"

嗯~ 這樣講好像也有點不對.......

假設A有2擔米 B有10塊豬肉 C有5蘿青菜
對B來講 1擔米值3塊豬肉 1蘿青菜值2塊豬肉
對C來講 1擔米值2籮青菜 1籮青菜值1塊豬肉

那麼A如果想要吃青菜 他直接去找C 可以換到4籮青菜
但是如果A先找B把2擔米換成6塊豬肉 再去找C把5塊豬肉換成5籮青菜
A所得到的 就是1塊豬肉跟5籮青菜 比直接去找C換青菜得到得要多

為什麼同樣是兩擔米 經由不同的步驟 就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假設A不認識B 就算A直接去找C換4籮青菜 他也不會覺得自己買貴了
但是事實上 兩擔米的價值卻不止是四籮青菜......

那麼 乘數效應應該就是指 將原本的4蘿青菜變成5籮青菜加1塊豬肉
而所謂的成本 基本上是指賣方對於商品價值的主觀判定結果
如果B覺得1擔米只值1塊豬肉 那A就無法從中獲利
所以乘數效應 是將一樣產品的價值最大化才對

可是我們要怎麼知道 一個養豬戶每小時工作的價值是幾個小時?

要是是照豬隻賣出去的價格 再去決定工作人員的時薪
這就不再是賣方的主觀判定 而是市場機制的問題

hmm...... this is a very complicated economic issue
i think i'll have to think about it more
so~ please ignore my previous comments~ XD

看吧~ 男人閒著沒事 都是在憂國憂民
女人閒著沒事 都是在逛街shopping 真不敢想像沒有男人的世界會是多麼可怕~

anyway~ 消費券!!

先撇開乘數效應不論 這項政策對於拯救經濟所能起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
假設乘數效應存在 而台灣稅率是20%好了

今天政府用10億稅金當作消費券刺激經濟 10億/20%=50億
如果不能給人民帶來50億的收入 政府將來的稅收就不足抵消這10億的支出
換言之 乘數效應最少要達到50億/10億=5倍 才能讓政府收支平衡

在1999年 日本也曾發行過每人2萬日元的消費券 總額6,124億日元
半年後 實際消費為6,189億6,100萬日元 GDP僅僅提升2,000億日元

GDP = consumption + government spending + investment + net export/import
政府發了6,124億 所以government spending下降了6,124億
而GDP上升了2,000億元 代表consumption上升了8,124億
換言之 政府期待的乘數效果 恐怕還不到30%

台灣這次發了858億元 假設只有20%的稅率 需要5X的乘數效應
而不僅僅如此 由於是舉債的關係 還得加上債券利率的5X
再加上substiution effect 也就是我用消費券買東西 把多出來的錢存銀行
我非常非常懷疑 這樣的作法是不是真的對台灣經濟好

當然 目前的經濟情況有很大程度是因為消費者信心不足
在短期內的確是有刺激的效果 但長期來講 會傷害到整個基本面
只消費 不儲蓄 有點腦袋的都知道 這只會傷害未來的經濟成長而已

消費券 不過是包著糖衣的毒藥~

台灣的政客 眼界都不超過四年
陳水扁則不同 他的眼界絕對超過八年
所以 才能汙那麼久的錢~ XD

反正 我住這裡的時間 比我待在台灣的時間還久
在很大程度上 我已經不再把台灣當成"家"了
他們愛怎麼搞就怎麼搞 最好多發點消費券 這對大家都好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悠然 的頭像
    悠然

    悠然人生

    悠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